李起源于 鹿邑縣
分布:河南、四川、云南、福建、莆田、晉江、臺灣
據抽樣統計結果,李姓約占漢族人口的7.9%,是全國第一大姓。李氏人口眾多,房系紛繁。各地李氏多云出自隴西,而又各屬不同的支系,遷徙過程復雜。但客家李氏則較為一致——均追溯到福建寧化縣石壁鄉,且大多都認李火德為始祖。
據民國宋森《鶴山縣志(稿)》載:“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黃巢之亂,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石壁鄉,其裔轉徙嶺東循梅之間,所至皆蕃滋碩大,代有聞人①。今縣屬南坑口、龍眠、橫水、白水帶、云鄉、雙石各村之李氏同此一系,清初自嶺東而來者也。”為尋宗探源,筆者根據這一線索,搜集了福建和鶴山的客家《李氏族譜》多部,獲得較詳盡的資料。茲據以整理,力求客觀地介紹這一支系李氏輾轉遷到鶴山的過程。
關于李氏起源,資料甚為豐富。李氏得姓前的世系原并無確切的文字記載,現有的資料都是根據傳說記錄的,故此眾說紛紜,當然難免以訛傳訛。然而有一點是相同的,眾多的著作和族譜都記載皋陶是李氏之祖。皋陶,或曰咎繇,為東夷部族首領,活動中心在偃地,即山東曲阜,舜帝因之賜姓偃。皋陶在唐堯、虞舜時為理官,即掌管司法刑獄的長官,以善理刑獄著稱于世。其后裔,歷虞、夏、商,20世為理官,古人習慣以官為氏,故為理氏。
到了商末,傳到理證,因直諫于紂,被賜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幼子利貞逃難于苦縣伊侯之圩(今河南鹿邑縣),當時又饑又渴,見一樹上結有果(木子),便采來充饑,為逃避紂王的追捕,遂以“木子”為姓,改理為李。依此說,以李為姓當始于商末周初。李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這是最流行的一種。
相關名人:李時珍 李白 李世民 李商隱 李自成 李清照 李大釗 李四光 李先念 李冰 李鴻章 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