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的沐鶴溪邊有“浣紗潭”三個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樂公謝靈運題。”東晉的大詩人怎會跑到這山鄉僻壤的水潭邊呢?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東晉年間,謝靈運受命任為永嘉太守,這日,他來到沐鶴溪畔,只見波清水碧,風景如畫。他詩興大發,正想吟上幾句,忽見前面垂柳下,有兩位紅衣姑娘在水邊浣紗,輕輕的笑語順風傳來。謝靈運舍舟登岸,向兩位姑娘走去。
兩位姑娘忽然見一個陌生人走到身邊,立即收起笑語,低頭不作聲。謝靈運心想,我何不來個投石問路,試試兩位姑娘的才氣,就清了清喉嚨,隨口吟到:
浣紗誰家女,
香汗濕新服。
對人默無言,
何事甘辛苦?
兩位姑娘聽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頭來對謝靈運淡淡一笑。哎喲,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謝靈運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話,誰知兩位姑娘提起竹籃,順溪岸跑了。謝靈運跟著沿溪而下,來到一個深水潭邊,見兩個姑娘放下竹籃,雙雙俯身浣紗。謝靈運心想:好傲氣的村姑,你們不理睬我,我偏要戲弄一番,看你倆開口不開口?于是又走到兩位姑娘身旁,揚聲吟道:
我是謝康樂,
一箭射雙鶴。
試問浣紗女,
箭從何處落?
吟罷,只聽見兩位姑娘“吃吃”一笑,隨即異口同聲回吟道:
妾本潭中鯉,
偶爾灘頭嬉。
嬉罷自返潭,
萍蹤何處覓?
吟聲剛落,兩位姑娘雙雙挽著手,縱身躍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濺起一陣水花,隨即又平靜如鏡,仔細看時,只見碧波中游著兩尾紅鯉魚,它們朝謝靈運將頭點晃三下,尾巴搖擺三下,雙雙潛入水底去了。
謝靈運見姑娘雙躍潭,大吃一驚,后見雙紅鯉對他點頭搖尾,又仔細體味姑娘回吟的詩句,不由又驚喜又惋惜,對著丘潭長長嘆了一口氣,而后取出筆墨,在深水潭旁題了“浣紗潭”三個字。自此,民間就傳開了謝靈運對詩鯉魚精的故事。謝靈運題字的“浣紗潭”,人們也稱為鯉魚潭。沐鶴溪的上游,也被稱為浣紗溪。【原標題:謝靈運對詩鯉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