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周口

抗日名將吉鴻昌曾親手擊斃堂侄 毆打妻子被撤職

2013/4/7 9:36:08 點擊數: 【字體:

抗日名將吉鴻昌曾親手擊斃堂侄 毆打妻子被撤職

  今年10月18日,是吉鴻昌誕辰117周年紀念日。近日,本報記者拜訪吉鴻昌故鄉,看望吉鴻昌后人,翻檔案讀史料,解讀“普通男人吉鴻昌”為啥親手斃了堂侄兒?只讀兩年私塾為何熱衷在家鄉辦學?因何事惹怒馮玉祥而被撤去軍職?究竟寫了怎樣的“出國見聞”,影響至今?

 

 

  A

  親手斃了堂侄

  “我那個堂哥罪有應得。”對發生在吉家家族的那樁丑事,吉德富并不隱諱。

  10月12日上午,記者拜訪位于扶溝縣呂潭鎮呂潭村的吉鴻昌故居,如約見到吉鴻昌的親侄子——吉德富。吉德富今年66歲,退休前在呂潭鎮吉鴻昌學校負責后勤工作。

  “我大伯吉鴻昌明人不做暗事,無論對外人還是自家人。”吉德富透露,他有個堂哥叫吉星蘭,曾犯下一件滔天命案,激怒了吉鴻昌。

  1926年,一個叫趙興運的外村人認識了吉鴻昌的堂侄吉星蘭,兩人相談甚歡。當時,呂潭鎮集貿繁榮,趙興運接受吉星蘭的建議,帶著老婆孩子租住到吉家,靠賣涼粉度日。豈料,天長日久,吉星蘭和趙妻勾搭成奸,漸漸不把趙興運放在眼里了。相關檔案記載,“一日,吉星蘭與趙妻合謀,將砒霜拌入面中,蒸成饃給趙和其母食用,二人中毒慘死。趙家兩個孩子亦精神失常,神秘消失。4條人命成荒郊冤魂,地方當局卻無人過問……”

  翌年仲秋,時任西北軍十九師師長的吉鴻昌返鄉,聽其繼母毛老太太述說此事,大怒,即派隨從給扶溝縣長楊宗敏帶去親筆信,要求從嚴處理此案。檔案記載,“楊宗敏認為吉鴻昌此舉不過掩人耳目,緩和民憤而已……吉星蘭和趙妻名為‘入獄’,實為住了兩間房,自立灶臺,照常同居”。1928年秋,吉鴻昌回家省親當天,聽說此案并未落實,于次日凌晨派人開著汽車飛馳扶溝縣城,將二人提出“監獄”。

  “大伯早就起床,等著他倆了。”吉德富說,那天早上6點,呂潭鎮西門外幾聲槍響,吉星蘭和趙妻被吉鴻昌親***斃。

  鮮為人知的是,吉星蘭的親弟弟吉星文卻干了件讓包括吉家人在內的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大事:1937年7月7日晚,駐守盧溝橋的219團遭日軍炮轟,時任團長的吉星文當即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從而打響了中華民族抗戰第一槍。“新中國成立前,吉星文去了臺灣,當上中將。”據吉德富介紹,1958年,解放軍一枚炮彈擊中了國民黨金門守軍司令部,一副司令被當場炸死,此人正是吉星文。

  B

  創辦豫東第一名校

  一座方正院落,東西各建6間廂房,坐北朝南則是5間堂屋。廳堂上,立著吉鴻昌雕像,四面墻壁掛滿他各個時期的照片、畫像以及鄧小平、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世五將軍就出生在這個小院里。”吉鴻昌字“世五”,75歲的何國志老人習慣這樣稱呼故居主人。

  20多年前,何國志開始看管吉鴻昌故居。他說,其實這所占地數十畝的故居還包括西側的吉鴻昌學校舊址,“別看將軍只讀兩年私塾就扛槍打仗了,他最喜歡學習,重視教育。”1921年,吉鴻昌在馮玉祥麾下升為營長,拿出全部積蓄,在家鄉利用一所破廟作校舍,委托學校董事會創辦“呂北初級小學”。

  “凡貧家子弟,一律免費上學”的校規,吸引了呂潭周邊許多孩子入讀該校。1928年夏天,學校更名為“私立中山小學校”,并在河南省教育廳備案,特聘畢業于省立淮陽師范的李萬泰為教師。吉鴻昌仍嫌師資力量不夠強,委任自己的秘書郝子固當校長。1933年,郝子固離世,被安葬在吉鴻昌父親的墳墓旁。

  “我在世五將軍創辦的學校上過小學,那時候不少老師是北大、復旦、武大等高校畢業生,在校學生1700多人,是名副其實的豫東第一名校。”何國志老人說,到上世紀80年代末,學校連同吉鴻昌故居被保護起來,有關部門另辟校址,校名正式改為吉鴻昌學校,目前全校有中小學20多個班。

  C

  毆打妻子被撤了軍職

  大家都知道吉鴻昌的愛妻叫胡紅霞,兩人于1927年結為伉儷。事實上,胡紅霞是吉鴻昌的第二任夫人,他的發妻叫劉秀榮,呂潭北15里洼劉村人。吉鴻昌和劉秀榮曾育有一女,可惜尚在襁褓之中便不幸夭折。正因此事,吉鴻昌打了發妻,結果被馮玉祥嚴厲斥責,還被撤了軍職。

  “確實有這事。那時我大伯年輕氣盛,做事比較沖動。”吉德富證實,1913年秋,剛完婚兩年的吉鴻昌棄學從戎,投入馮玉祥部當兵,很快得到馮的賞識。扶溝縣檔案館現存檔案記載,“吉鴻昌任營長時隨馮玉祥駐守北平南苑。其間,劉氏(即劉秀榮)生了個姑娘。一天晚上,劉氏睡覺不慎,剛生下18天的女兒因被奶頭壓著而窒息死亡。吉鴻昌很生氣,打了劉氏。馮玉祥知悉后,以吉鴻昌侮辱婦女、有悖男女平等原則,撤了吉鴻昌的營長職務”。

  這件事對吉鴻昌震動很大,其也更深刻理解了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之意。

  “我老家在博愛縣,這個縣名其實是吉鴻昌提議設立的。”采訪中,扶溝縣檔案館黃館長向記者披露,1927年7月,吉鴻昌在沁陽駐防,調解民族紛爭,提出將沁陽縣丹河以東、沁河以北等地拆出,另設縣城,并呈請時任河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相關檔案顯示,“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即下發《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查核該師長(吉鴻昌時任西北軍十九師師長)呈稱各節,應即準如所請,即以清化為縣治,并定名為博愛縣……”

  “博愛縣的設立,是件大事。”黃館長說:“博愛縣首任縣長趙鴻瓚特意立了個大碑,大意是告訴轄區百姓,今后有什么事情不要往沁陽去了,可以直接到博愛縣政府去辦。”

  D

  首次向國人介紹電視

  眼下,作為再普通不過的家用電器,電視機早已家喻戶曉。有趣的是,發明并應用于上世紀20年代中后期的電視機,最早為中國人了解,是從一本名為《環球視察記》的書開始的。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吉鴻昌。

  1931年8月,不愿打內戰的吉鴻昌被蔣介石解除兵權,被迫攜家眷出國“考察”。此后5個多月,吉鴻昌游歷了日本及美、英、法、德等10多個國家,詳細記錄了他在各國的所見所聞。“吉鴻昌出國前兌換了約1萬美元,但他并沒有隨意揮霍,所到之地住普通旅館,乘坐公交車或三等客船,飲食就去街頭小店,到他回國前,錢還沒花完呢。”據扶溝縣吉鴻昌研究會會長田樂廷講,吉鴻昌在國外的考察重點是工農交通、軍備競爭狀況以及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并對當時中國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回國后,吉鴻昌將20多萬字的出國游記取名《環球視察記》,1932年5月由北平東方學社出版。此后,這本書不斷出版,影響深遠。

  吉鴻昌曾在美國一家無線電臺參觀,對“傳形廣播音機”很感興趣,他描述“此機一面傳形,一面傳音,與有聲電影相似。據考證,這是迄今為止最早出現的對電視機的中文描述。

  80年前,吉鴻昌的有心記錄,讓他無意中成為第一個把電視機介紹給國人的中國人。

  “大伯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和馮玉祥等人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4年11月24日,他被國民黨當局暗殺前,留下‘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訣別詩。”吉德富說,1951年3月,殺害吉鴻昌的國民黨軍統特務呂一民、呂問友在天津被捕,隨后被判處死刑。“如今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去鄭州烈士陵園祭奠……”【原標題:抗日名將吉鴻昌曾親手擊斃堂侄 毆打妻子被撤職】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2-10-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中國皮影藝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