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周口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周口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淮陽不可忘

2013/9/29 17:41:15 點擊數(shù): 【字體:


    你聽說過淮陽嗎?你去過淮陽嗎? 

    你,如果沒有,非常有必要知道它,而且要去一趟;你一定大有感慨,深感相知相見甚晚。 
  
    淮陽,現(xiàn)在,和淮河并沒關(guān)系。淮河改了道,往南去了;搓柆F(xiàn)在是個縣城,屬河南省周口地區(qū),在河南東部,離安徽北部比較近。 
  
    淮陽在歷史上不得了。說句玩笑話,淮陽在過去,不論從行政劃分上,還是在重要性上,都是爺爺?shù)臓敔敚F(xiàn)在,則是個小字輩的,連知道它的人都不太多。 
  
    這兒有伏羲墓,即太昊陵。 
  
    伏羲何許人? 
  
    中國歷史上,在最遠端,傳說有“三皇五帝”,屬于開天辟地級別的,而伏羲是“三皇五帝”的頭一名,是中華民族的老祖。 
  
    他埋在這兒。 
  
    相傳,他來自甘肅天水,后來,率部沿黃河而下,來到河南淮陽,在這兒成了氣候,做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奠定了人類東方文明的基礎(chǔ),一句話,是他將野蠻人拉進了“人”的門檻。按現(xiàn)代的說法,他所屬的時代大概是人類原始社會中的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時期,他是那個時期的最有影響力的領(lǐng)袖人物,被稱為東方文明頭一名奠基人,距今大概有6500年。 
  
    漢朝時,就開始有在淮陽祭祀伏羲的記載了,已有兩千多年,延綿不斷,直到今天。 
  
    我親眼目睹了今日老百姓對伏羲崇拜的狂熱,毫不夸張地說,嚇?biāo)廊恕?nbsp;
  
    我來的那一天是農(nóng)歷六月初二,頭一天是初一。這里每逢初一、十五是祭祀伏羲的日子。當(dāng)天我看見有一群工人在伏羲墓前打掃垃圾,將泥灰往卡車裝,已裝滿整整一卡車。昨天是雨天,香灰已呈黑泥狀。香灰是昨天燒香的殘渣。成卡車啊! 
  
    陪同者告訴我,這還是少的,因為下雨,否則兩三車不止。多的時候,竟要拉走五六卡車。 
  
    也就是說,在普普通通的祭日,每天有兩萬多人參加。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至三月三這一個月里,則每天多達四萬人,累計一個月里要來八十萬人! 
  
    完全是自發(fā)的,沒人組織。人們來自河南、安徽、山東、河北、湖北等省的農(nóng)村。他們把伏羲當(dāng)成神,來這里拜神,求神保佑,求平安,求子孫,求福,穿著干凈漂亮的衣裳,虔誠地排著大隊,等候在伏羲墓前叩頭燒香,或許愿,或還愿,由清晨到深夜。 
  
    整座廣場完全是人的海洋。那廣場面積比天安門廣場還大,竟然裝得滿滿的。 
  
    在一個現(xiàn)代社會里! 
  
    難以相信。 
  
    而這,并非宗教。什么教都不是。在這里,只有傳統(tǒng),只有歷史的延續(xù)。 
  
    中華文明是延續(xù)不斷的,在淮陽,得到了最具體、最鮮活、最生動的體現(xiàn)。試想,這根線有多長,它由6500年前一直牽連到今天;有多粗,它由每天兩到四萬人的自發(fā)活動組成。到哪兒去找這樣的證明!哪兒也沒有,獨此一家。 
  
    實在厲害。 
  
    清明節(jié)時,我曾經(jīng)受國務(wù)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館的派遣到陜西黃陵去參加祭祀黃帝的活動,那是舉國之力的正式活動,去了三萬人,只活動半天。而這里,半月一次,每次兩至四萬人,完全自發(fā),無需任何組織,何等有生命力,何等有氣魄,相比之下,我的驚訝,完全不能用言語表達。 
  
    深究一下原因,其動力,倒是一件很值得一番功夫研究的。 
  
    這就叫代代相傳吧,這就叫歷史吧,這就叫傳統(tǒng)吧?此埔还蔁o形的力量,卻看得見,摸得著,非常有分量,有巨大的內(nèi)聚力,有非凡的震撼性,了不得。 

    我在祭祀現(xiàn)場看見三棵古樹,唐柏。它們離伏羲墓大概有十五米,居然活活被燃燒的香火烤死,只剩下枯干的樹干立在那里。香火之旺,可見一斑。 

    伏羲墓大概有二十米的直徑,高有十米,上面被植被覆蓋,可是,整座陵墓園林面積卻其大無比,足有五六百畝,“文革”時破壞嚴重,東院西院全部被毀,只剩中路,目前整體正在快速恢復(fù)之中。那個新建的陵前大廣場的存在就是證明。我在太昊陵一座大殿東北角的石基上看見一個凹進去的小圓孔,直徑有乒乓球大小,陪同人說,這是被千萬人用手指摸出來的!真神奇。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性文化的樣板。小圓孔是女陰的象征。據(jù)說,婦女去摸它可以生小孩。逢祭日,這兒是最擁擠的,甚至?xí)雄`踏擁擠慘案發(fā)生。 

    淮陽有一種特產(chǎn),叫“泥泥狗”,是一種手工藝品。用膠泥捏成小狗,風(fēng)干后涂上黑、白、紅、黃、綠等色,造型古拙粗獷可愛。仔細一看,竟是遠古性文化的活化石。一狗兩頭,相背而立,正在交配。或者一狗站立,腹部畫一個夸大的女陰。泥泥狗有各種變種,但大部分有性的暗示。 

    賣泥泥狗的,大都集中在太昊陵前。 

    太昊陵的長盛不衰,由此,意外地得到了一點啟示。 

    那就是人類的自身繁衍法則。 

    雖然今天有計劃生育政策作為國策,但在廣大中原城鄉(xiāng)居民頭腦中生孩子卻依然是頭等大事。沒有孩子的,一定要到伏羲墓前來燒香,乞求得子,甚至頑固地渴望多子多孫。有了孩子,要極其隆重地扛著孩子來還愿,招搖過市,形同展覽游行,把孩子打扮得極漂亮,胸前披上十字形的大紅綢。那十字又是性的暗示。 

    看了這些,突然會明白,性崇拜在遠古為什么曾是全人類的共同的頭等大事,那時,跳舞、繪畫、各種儀式,通通都是以它為核心的。 

    而它的遺傳基因就是今日淮陽的伏羲崇拜,居然,竟還是這么明顯這么粗壯的一根線索,在21世紀的今天! 

    這大概可以排在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單中前排的位置了。 

    70年代,淮陽農(nóng)民在一個叫平梁臺的高地上取土燒磚時,不斷發(fā)現(xiàn)有陶片,甚至有越王劍出土,引起了考古學(xué)家的注意,經(jīng)過挖掘,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古代文明遺跡,最下層是4500年前的一座城基,后來在原址上建了博物館,被稱為博物第一館。此城歷史比安陽殷墟要早。據(jù)推測,再往古,這里應(yīng)該就是伏羲氏的根據(jù)地宛丘了。 

    公元前500年,這里是春秋時陳國的領(lǐng)地,老子誕生在淮陽東邊的鄰縣鹿邑,現(xiàn)在有老子故里紀念地,占地很廣,由門走到底有一公里半的距離。2005年清理地面時,發(fā)現(xiàn)有六十余塊歷代皇帝為老子立的碑,其中最大的一塊是宋真宗為老子母親李太夫人立的一塊巨碑,寬兩公尺,高四公尺,厚零點八公尺,叫三御碑,即皇帝親題篆額、親自書丹、親自監(jiān)立的碑。這塊石碑體形碩大,是為一位偉大的母親而立的,意義不同一般,為確立老子的誕生地提供了毋庸置疑的鐵證。 

    孔子當(dāng)時數(shù)次來到陳國首都陳州即淮陽,曾多次向老子請教。孔子先后在淮陽住過四年,率領(lǐng)三千弟子,講學(xué)論述;搓柺恰墩撜Z》中的許多思想,特別是中庸思想形成的地方。淮陽現(xiàn)存有孔子的弦歌臺遺址,相當(dāng)當(dāng)時的孔子自家學(xué)院所在地。困難時,孔子在這兒曾以蒲菜充饑,可見,淮陽自古就多水。
 
    在淮陽南側(cè)的大田里,在玉米地里立著四個大土丘,其一是曹植的墳塚,他曾被貶到這兒當(dāng)陳王,去世于此。這兒的古跡太多,把曹植墓幾乎不當(dāng)回事,玉米一直種到塚前。墓就那么孤零零地呆在玉米叢中,土丘上四處滿是盜墓洞,讓人看著心酸心痛。 
  
    淮陽雖然很小,但人口眾多,一個縣現(xiàn)在有135萬人,依然以農(nóng)業(yè)為主,一馬平川,產(chǎn)棉、麥、豆、玉米、花生、白薯和大蒜,樹木茂盛,這樣的地貌環(huán)境,幾千年來被中華民族的祖先勤勞地利用和開發(fā),在這里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搓柎_實以歷史悠久為最大特點,成了中原文化的誕生地。 
  
    文化的特質(zhì)在淮陽得到了輝煌的體現(xiàn),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是一種生命體現(xiàn),它是一種代代相傳的行為定式,不論政治體制發(fā)生什么變革它都不會變化,頑固地按著自己的軌跡向前走,表現(xiàn)為個性十足的獨一份,代表著一方人類本色,而這一方人類或許是十幾億之眾。 
  
    我曾為淮陽寫了四句話:“人之祖 史之初 國之根 文之源” 
  
    這兒有中國開天辟地的皇帝,有原始社會性崇拜的印記,有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xué)家,是春秋時陳國的首都和楚國的臨時首都,有七步成詩的大詩人……這樣的淮陽不可不看。 
  
    這樣的淮陽不可忘。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2010-12-22 作者:舒乙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途W(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中國皮影藝術(shù)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