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處,
他們舍命攔車
“俺一輩子都記著哩,這事兒,咋能會忘呢!”每次走過廣東九江大橋,看到那曾經的斷橋處,在廣東收廢品的王文田老人,便會憶起3年前他們在斷橋處攔車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與他有同感受的,還有其連襟謝鳳運、女婿劉金行。
2007年6月15日凌晨,在順德做廢品生意的王文田,與其連襟謝鳳運、女婿劉金行開著白色貨車,準備從順德往鶴山送廢舊塑料,車剛駛過九江大橋收費站時,看到江面上霧很大,橋上也沒有路燈,謝鳳運便提醒司機劉金行慢點開車,后面的兩輛貨車則以很快的速度超過了他們。
“前面的車咋沒影兒了?肯定出啥事兒了,別走了,停車!”王文田、謝鳳運倆人急忙喊住了司機劉金行。
“出大事了!橋塌了!”一下車,王文田就發現,在大橋坍塌處的水里,一艘大船尾部翹起,頭部扎在江里,半截船身被橋墩壓住,江水仍在嘩嘩流著,而他們的貨車,就停在距離斷橋處五六米遠的地方。
“前面的橋垮了,你們不要過去了!”發現有車過來,王文田和謝鳳運來不及多想,站在路中間,操著濃厚的河南話,拼命地呼喊著,還用身體堵住了行車道,不停地揮手,有不少車主聽不懂他們的話,甚至反問他們“干嘛呢,打劫呀”。
所幸,他們的“異常”舉動,先后使8輛車止住了前進的“步伐”,等到天放亮了,看到再沒車上橋了,他們才調頭下了橋。
救人后,他們不愿聲張
舍命攔車救人后,謝鳳運等3人繞道40多公里把當天的貨送到地方。
“要不是你們舍命攔車,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江里淹死呢。”易佳勇說。
他是中山市一收費站負責人,在和前來收廢品的王文田等人閑聊時,無意中得知,九江大橋坍塌時,王文田等3人,不僅在現場,還舍命攔車救了不少人。
“我當時就想跟電視臺報料。”在電話中,易佳勇說,沒想到,王文田、謝鳳運對此都不積極,“不是多大的事兒,說那干啥呀”。
王麗花,王文田的小女兒,王幸福,廣州日報順德市發行站的發行員,他們與王文田家比鄰而居。
“我爸命真大,沒掉江里是幸事。”事發3天后的6月18日,王麗花的一句閑話,讓王幸福興奮起來,這可是個猛料。
崔素華,廣州日報駐順德記者站記者,河南開封人,接到王幸福的報料后,她便和廣州日報駐順德記者站記者陳婷婷,對王文田、謝鳳運進行了獨家采訪,6月20日,廣州日報重磅新聞《河南人九江斷橋邊舍身攔車,避免更多傷亡》,感動了羊城,也感動了中原大地,此時,九江大橋斷橋事故已過去了5天。
獲獎后,他們分文不取
2007年6月22日,廣東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特意為他們頒發了2.5萬元的獎金,其中,王文田、謝鳳運各1萬元,劉金行5000元。
“俺農村人不圖名,不圖利,吃飯賺錢完全靠自己,做了那么一丁點事情,就被大家夸成這樣,已經承受不起了,錢說啥也不能要。”昨天,提起獎金的事兒,王文田說,面對這筆獎金,他們3人拒絕了,但好幾次都沒有退掉,后來,趁著返鄉的機會,他們將2.5萬元的獎金一分不少捐給了家鄉的小學。
“俺家也是急得很(方言,意為經濟拮據),要說誰也不會嫌錢扎手,但那個錢兒咱沒法要。”謝鳳運說。他家那臺撿來的14英寸黑白電視機,湊合著看12年了,一直沒舍得買臺新的。
“主要是孩子看病花錢多。”老謝的小兒子謝建好當年19歲,因為出生時右手筋被拽斷,導致殘疾,正是看病用錢的時候。
“老王家,也不比俺家強多少。”謝鳳運說,2006年收完麥子后,老王家發生了一場大火,門樓、堂屋都燒了,就剩個腰高的小墻茬兒,一直沒能翻修。
在電話中,謝鳳運說,村里人一個勁兒推薦,弄得他也不好再推托了,現在,他在村小學看校,每天都能看見自己捐建的新校舍,“26間房,排場得很”。
出名后,
他們懷著平常心
“王文田、謝鳳運、劉金行3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在危急時刻的英雄義舉,感動了廣東人民,也感動了河南人民,說明我們河南人是好樣的,周口人是好樣的。”2007年6月27日,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作出批示。
2007年11月9日,王文田、謝鳳運兩位老人當選為2007年央視“中國驕傲”,平生第一次走上了央視的頒獎現場。
“沒想到,不算個事兒的事兒,會有恁多人記著。”說起當選為2007年央視“中國驕傲”的經歷,謝鳳運、王文田倆人都不知道說啥好了,只是一個勁兒地說“沒想到”。
“哪能會看著呀。”謝鳳運至今還有點遺憾,頒獎晚會播出時,王文田正忙著收貨、送貨,沒來得及看頒獎晚會的播出;而謝鳳運家里使用了12年的黑白電視機,根本就收不到電視節目,倆人始終也沒能看到頒獎晚會的播出。
“斷橋后幾個月,老謝就回河南老家了。”在電話中,王文田說,“我現在還是干原來的老本行,收收破塑料啥的!”
雖然謝鳳運和他不在一起干活了,但還經常保持著聯系,“老謝常抱著孩子到俺家那邊串門,現在俺倆還是老弟兄,榮譽、名利啥都是虛哩,多少錢也不如踏實地生活。”
語 絲
“榮譽、名利啥都是虛哩,多少錢也不如踏實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