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保安,我驕傲!”今年央視春晚的經典臺詞,成為在京河南人王銘的真實人生寫照。這位年輕的80后,因家庭困難而退學,曾在北京某小區當保安,后成為首都知名律所的律師。一度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使他成為現實生活中一個激蕩人心的勵志標本。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 人物檔案
王銘:首都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律師。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鹿邑縣一個小鄉村,因家貧曾在高中時退學,到鄭州打工,2007年從河南警察學院畢業后,進京打工當保安。曾獲得北京首屆優秀社區志愿者稱號。
○“考霸”的驕傲
5天前,“我驕傲”成了律所同事和王銘見面打招呼時的口頭禪。
同事們善意的玩笑,來自于王銘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訪時,脫口而出的“我是保安,我驕傲”的豪言。
和央視春晚中那個家喻戶曉的《你攤上事了》小品的主人公一樣,王銘也曾是名保安,和那個小品主人公不同的是,80后王銘人生命運的改變,不是來自“伯樂”業主的提拔,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由保安轉變為律師。
2008年春天,他還是北京某小區的保安。
一天,公司的總經理助理來到他所在的小區視察,問他的基本情況時,王銘說自己是學法律的。在回答了法律法規方面的兩個專業問題后,領導很高興:小伙子水平這么高,為啥不參加司法考試?
之后,王銘順利地被批了四個月假,開始了備考司法資格的沖刺,讓不少考生大跌眼鏡的是,第一次參加司法資格考試的他,竟然從通過率極低的司法考試中順利過關。
○勵志標本的成長
其實,在參加司法考試之前,王銘只有法律大專學歷,但不為人知的是,這位80后小伙,在參加高考那一年已經顯露了“考霸”的本色:在從鹿邑縣一高退學半年后,他在距高考不到三個月時重返校園,通過刻苦學習,于2004年考上了英雄任長霞的母校——河南警察學院。
當初在高中時的退學,緣于家貧,他也不想給家里增添負擔。退學后,抱著賺錢的想法,他曾做過餐廳服務員、洗浴中心服務員、印刷廠小工。
2007年大學畢業時,王銘曾想到西部做一名教師,可是沒有教師資格證,去私立學校每月只有八百元的工資,這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職業,并北上來到了首都,尋找打工賺錢的機會。
在人才濟濟的北京,學歷不高的王銘感到了壓力。不得已,他選擇了管吃管住的保安工作。當時,他的工資是每月730元,風吹日曬的,但是他很開心:終于在北京安頓住了。
做保安的日子很快樂,無憂無慮,只需要每天站崗就完事了,剩余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學習,上網,看電視,宿舍里也有空調。
剛在某小區做保安的時候,王銘的班長帶著他去領保安服,他告訴班長,自己是警校畢業的,班長很驚訝。畢竟,在那些保安中,他的學歷是最高的。
○韓國美女的巧克力
在當保安的一年多時間里,王銘先后服務過三家小區。
他說,在保安群里,他是個不合群的人,別人打牌聊天時,他總在看書,還招來同事的嘲笑:看再多書,不還是個“頂天立地”的保安。
保安群里的“頂天立地”是指,頭頂著天,腳站在地上。但在王銘眼里,“頂天立地”是指當保安也要堂堂正正,對得起天地良心。
在最后服務的北京市望京東湖灣名苑里,這個不停地跑著指揮業主停車,口頭上總是說“中”的保安,和業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聽說王銘要去當律師了,一位老喊他去家里吃飯的阿姨,送了他一口鍋。阿姨說,小伙子,阿姨不能給你做飯吃了,以后給自己做點好吃的。
王銘的“粉絲”,不只有年齡大的阿姨,一位韓國美女在大冬天凌晨出來買零食,將一塊巧克力放在王銘的“辦公桌”上就走了。美女說,這是對他夜晚不睡覺值班、平時勤勤懇懇的一種感謝。
被北京人感動的王銘,從2008年12月做實習律師開始,就一直做各種志愿服務,先后在朝陽區垡頭社區、東城區和平里法苑民家等每周為居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文書代書、法律援助,每周日還會到北京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值班,為外來打工工友提供維權服務。
半年前,他得知望京新運養育院有一幫智障小朋友缺乏關愛,便在每周五坐四十分鐘的地鐵,趕到那里與智障小朋友一起玩耍。
■ 對話王銘
頂天立地的精氣神
東方今報: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你為什么還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公益活動上,不想多賺錢改善生活,給父母盡孝嗎?
王銘:家里的經濟條件的確不好,我每月還要給來京上學的妹妹生活費,當律師四年了,我也沒買上房子,坦白說我“很差錢”。但是我們這個律所的公益風氣很濃厚,所里的領導帶頭做公益,同事們也都以各種形式輸出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我的父母雖然是農民,但他們從小就教育我要去盡力幫助別人,父母最開心的事不是我拿回家多少錢,而是聽我講述如何幫在北京打工的鄉親們討要工資,維護權益。
東方今報:作為一名保安,業主能為你做飯吃,你靠什么感動了他們?
王銘:當保安我很專注,業主的車一進小區,我都是一路小跑過去,年紀大的業主買菜回家,我也是幫把手。值夜班,我從來不睡覺,總是睜大雙眼,因為自己的錢包曾被偷過,所以我要為業主的財產操心。我總覺得人是要有精氣神的,雖然工資不高,但我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論多卑微的工作,都要讓人看得起,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
東方今報:在人生的低谷,你怎么激勵自己?
王銘:經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有夢想就不問出處。我曾經的夢想是到西部支教,但條件不允許,而做保安,我只是把它當做一段必要的人生經歷。至于做律師,其實也是我理想的職業,自己曾因不懂法,在打工時吃了虧。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為更多的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為他們爭取合法權利。
■ 點評
從不起眼的保安到知名律所律師,在京河南人王銘頂天立地的精氣神,是中原夢在首都的真實縮影,是一曲激勵有志青年追逐夢想的青春之歌。
點評人:
劉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