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資源優勢,叫響生態旅游品牌。回歸自然、生態旅游是目前國內外旅游的一大趨勢,保護自然、利用自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全球的共識。泌陽縣已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薪炭林基地縣、森林覆蓋率高、人工林面積大、生態環境整潔。泌陽縣依據自身優勢堅持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同步進行的原則,相繼出臺了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景觀景點資源保護等有關規定。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了系統考察研究、分類整理,為旅游區的保護和開發管理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同時按照生態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安排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加強了保護區內的古建筑、古碑文等文物古跡和其它人文景觀及所處環境的保護、維護和修復,如黃山口黑龍潭瀑布、龍泉灣溫泉、空山洞溶洞、象河楚長城遺址、馬谷田冶鐵遺址、焦竹園鄂豫邊省委舊址、焦閣老墓和下碑寺薪炭林基地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在加強資源保護的同時,狠抓了資源開發與建設,如今泌陽縣旅游業已初具規模,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旅游吃、住、行、娛諸要素齊全,旅游交通有了突破性進展,接待規模逐步擴大,服務能力逐漸提高,旅游隊伍不斷擴大,人員素質明顯提高,重點景區銅山正在接受國家AAA質量等級驗收。同時推出了如盤古文化節、銅山廟會、賈樓桃花節、馬谷田梨花節、萬人登銅山、銅山湖龍舟賽等一批獨具特色,頗具影響的旅游項目,為泌陽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知名度已占領泌陽周邊地市市場。2005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500萬元,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抓住中國盤古文化圣地命名機遇,面向海內外打造盤古文化游。泌陽縣在叫響生態旅游的同時,更著重打響了文化旅游這一品牌。人類始祖的盤古山名揚海內外,是集信仰、觀光、尋根拜祖、科普文化于一體的理想去處。關于盤古的神話傳說源源流長,代代相傳,盤古山的山川、村落、鄉俗諺語,蘊含著華夏兒女同根共祖,榮辱與共,與人為善的深刻文化內涵,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年三月三廟會,來自臺灣、香港、安徽、湖北、山西、陜西等地前來尋根拜祖的人多達40萬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黃五帝到如今”,盤古開天的神話故事,是研究宇宙起源、創始說和人類起源的主要線索,也是中華盤古文化的核心內容。盤古文化是在中華本土上資生的遠古文化,延續古今,傳播內外,其時空的博大精深,居世界前列,不僅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泌陽縣立足盤古山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保護和開發了盤古文化這一優秀遺產,大力弘揚“至誠、至信、至勤、至愛”的盤古精神,取得了豐碩成果。2005年泌陽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盤古圣地”,這在盤古文化傳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標志著盤古文化的研究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止目前,泌陽縣已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泌陽盤古文化節,影響非常深遠,有效拉動了盤古文化的旅游市場。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了對外開放,樹立了泌陽縣整體良好形象,促進了全縣經濟的發展。泌陽縣旅游業正圍繞實現旅游開發新突破這一中心,全力打造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兩個品牌,實現生態立縣、經濟強縣這一指導思想邁進。(原標題:泌陽縣著力打造旅游品牌,叫響生態游和盤古文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