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駐馬店風情 >> 風情與品牌 >> 瀏覽駐馬店

駐馬店市西平:讓文化品牌“亮”起來

2014/6/5 12:05:29 點擊數: 【字體:


    駐馬店西平,古為西陵,春秋封柏子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早在遠古時期,西陵國的嫘祖就在這片土地上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制衣技術,開創了人類的服飾文明。

    進入封建社會后,西平成為中國最大的兵工重鎮和冶鐵鑄劍文化之鄉。

    遠有名人韓非、王誥、劉秀、狄青、劉洪……近有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黃霖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戰斗的足跡……

    千百年來,西平以名流云集、人文薈萃的造化,見證了這塊風水寶地的源遠流長。

    ……

    歷史的腳步匆匆,人在變,時代在變。今天,在澎湃的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浪潮中,堅守文化箱底、矢志文化傳承的西平縣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創造著經濟跨越發展奇跡的同時,也在苦苦追求著“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名縣”的破繭嬗變。

    厚度——其背后是西平文化底蘊、人文資源的深度發掘,以及審時度勢的睿智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動力。”對文化事業有著深厚感情的西平縣委書記張金泉有著自己的執著追求。

    2000多年的積淀,西平有觸手可及的文化,有俯拾皆是的歷史。如何把它整理、串聯并發展壯大起來?

    按照“利用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名縣”這一目標,近年來,西平縣緊鑼密鼓地對文化資源進行了拉網普查、立冊建檔、劃界樹標、研究發掘并加強保護。

    作為嫘祖故里,西平人從沒停止過把嫘祖文化打造成西平“文化名片”、天中“文化名片”,乃至河南“文化名片”的前進腳步。

    2008年至今,該縣已連續五屆舉辦嫘祖故里拜祖大典,與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南北呼應。同時,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設立“中華母親節”,爭取成為“中華母親節”始源地。今年農歷三月初六,首屆“中華母親節”研討會在西平縣召開。

    西平冶鐵鑄劍興盛于春秋戰國時期,久負盛名。西平是《史記》記載的九大名劍出產地。同時,該縣酒店戰國冶鐵遺址還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授予“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榮譽稱號。

    西平大銅器傳承久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2008年,西平大銅器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3個鄉被命名為省級大銅器藝術之鄉,全縣發展大銅器表演隊200多個。

    提起西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的楊莊鄉儀封農民畫不得不提。

    靠著手中的畫筆,在政府的幫助下,往日手拿鋤頭的儀封農民成立了農民書畫院、農民美術書法愛好者協會和農民書畫研究會。如今,儀封已發展繪畫、書法愛好者600多人,作品多次在省內外展出,并遠銷港澳臺。

    受厚重歷史、燦爛文化的影響,如今,西平剪紙,書法、刻字、繪畫等新興文化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僅書法人才,該縣就擁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7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50人、市級會員80多人、縣級會員150多人。有100多人次在國家級書法大展中獲獎、入展,1人獲全國大獎蘭亭獎。

    氣度——其背后是西平矢志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以及跨越趕超的責任和擔當

   
11月12日,記者在嫘祖文化苑項目建設工地看到,偌大的廣場內,造型各異的亭樓雛形已現,各種大型施工機械正轟鳴著來回穿梭,工人也在熱火朝天地加緊施工……

    “這個占地300畝、投資2.5億元的以尋根祭拜、農耕文化展覽、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為主題的嫘祖文化苑項目,竣工后必將成為‘西平文化名縣’的一個承載高地。”該項目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這樣描述。

    依托“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這一品牌,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平的鑄劍產業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如今,該縣已擁有棠溪、定秦等寶劍品牌。
 

    作為中國冶鐵鑄劍文化研究基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河南省文化產業重點保護單位,西平縣棠溪劍業公司先后榮獲60多項國際、國內大獎,年生產總值達5000萬元,其產品銷往全國各省、市,遠銷英、法、德等國家和地區。

    “我們要把西平的文化優勢轉換成生產力,要把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聶曉光如是強調。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將歷史和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圍繞這一理念,近年來,西平縣按照“規劃引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市場培育”的思路,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

    隨之,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大手筆鋪展開來——

    依托“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原氧吧”——棠溪源風景區的優勢,加大景區的開發力度,把景區開發與嫘祖文化和冶鐵鑄劍文化相結合,努力打造西部山水生態旅游區;

    依托冶鐵鑄劍文化,籌建“中國冶鐵鑄劍文化苑”和“中國國際冶金博物館”,舉辦“中國·西平古代冷兵器的故鄉”全國性學術研討會,申辦“中國·西平國際冶鐵文化藝術節”;

    依托孔子文化、大銅器文化等,加快楊莊儀封孔子文化苑建設,規劃建設集孔子文化古建筑群落、農民書畫產業開發、大銅器傳承及田園風光游為一體特色文化旅游項目;

    圍繞書畫、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申報中國書法之鄉,爭取將剪紙文化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書畫、剪紙等文化行業發展,形成特色產業;

    ……

    歷史與未來共生,傳統與新興共融。西平正演繹著文化產業的千姿百態。

    力度——其背后是西平舉全縣之力的傾注,以及將文化作用于人的思索和創新

    入冬的洪河公園里,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在這里,每天都有近千人聚集在這里,參加健身操、舞蹈和太極扇等各類文體活動。

    近些年,西平縣切實加大公益文化投入,不斷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搭建豐富多彩、雅俗兼顧的公共文化活動平臺。

    走進國家三級館標準的西平縣文化館、圖書館,閱覽室里圖書報刊琳瑯滿目,文化廣場上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在這里可以看書、下棋、打乒乓球,我們還組建了老年人合唱團、秧歌隊,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過越有意思了。”社區居民老張笑呵呵地說道。

    如今在西平,全縣已有18個鄉鎮完成綜合文化站建設,建起農家書屋212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建設全部完成。體育場館、文化中心正在規劃建設。城市廣場文化、農村特色文化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由財政每年資助的演出不少于200場。

    人的素質是檢驗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軟資本”,更是這個城市文明程度的“試金石”。

    每周二下午,西平縣各個機關的干部職工總是拿著鐵楸、掃帚走上街頭參加義務勞動,為保省級衛生城、文明城、園林城,創國家級衛生城、園林城助力。

    而通過文化的手段提高文明素質、塑造人們精神的活動在西平更是遍地開花。

    每年一屆的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標兵、感動西平十大人物、優秀小公民及好媳婦、好婆婆等系列評選活動,吸引了全縣人民的目光。

    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學雷鋒、敬老愛幼、幫農民工、助殘、文明交通勸導等為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成為西平人文和諧的具體體現。

    幾千年的文明、思想的碰撞,激發出智慧的火花,文藝作品成為其最好的表達方式。在西平,從農民到領導,各種文藝創作隊伍遍布各個階層,每個時期都有不同題材的作品問世,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縣。

    齊心催開幸福花。繼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文化建設先進縣之后,西平縣又相繼獲城市建設殊榮,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

    以文鑄魂,文化品牌正逐步成為西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蓄勢騰飛,一個給厚重文化插上飛翔翅膀的魅力新西平必將炫亮于世人的視線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駐馬店市政府(2013-11-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