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墓村的傳說
2013/5/7 14:50: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泌陽縣與桐柏縣交界的盤古山下,有一個山村叫石墓村。村北山坡上確實有一個象棺材一樣的大石槽,大概這個村就是由此而得名吧!可石墓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很早的時候,一天北方來了一個人,自稱叫石山。因家鄉遭災,家庭貧寒,父母雙亡,獨自一人到這里謀生。山區人煙稀少,加上窮人同情窮人,盤古山下的人們也就把他留下了。住的時間長了,人們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家住在太行山。父親叫石正,是個石匠。他為人正直,心底善良,勤勞一生,仍很清貧,很早就離開了人世。只有母子二人度日。天有不測之風云,不久他母親也得了重病,沒錢治療,東挪西借,也不足用。
沒法只好找“驢打滾”的高利,貸了財主的一些錢,回到家里。可母親己離開了人世。石山哭得死去活來。把母親埋葬后,錢己花盡,這時外債累累,已是無力償還。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深夜外逃,漂流四方,最后落腳在泌陽縣盤古山下。
石山是個很能干的人,他看到盤古山一帶大石很多,人們又很需要石磨,石滾,石碾。他本人又是個石匠,就利用自己的手藝來報答鄉親們的收留之恩。給誰家干活就吃誰家的飯,不要工錢。因此,家家都很喜歡他。后來大家又幫助他開墾了幾片荒地,又在山坡上搭了兩間茅草房,就在這里安了家。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個討飯的小男孩,這孩子也是因父母雙亡,流浪在外。石山出于同病相連的感情,加上他的心地善良,就把這孩子收為了義子。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勤勞儉用,生活過得也算可以。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孩子已長到二十三歲,他們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蓋起了幾間新房,生活雖不那么富裕,倒也過得愉快。后經人說合又給孩子成了家。從此石山生活更有了依靠。他為了多干些活,把家務雜活推給了兒媳,自己和兒子專門修了一條上盤古山的路。這樣四鄉的百姓上山也就方便了,交往也就更多了,相繼又有了幾戶也搬到了這里居住,慢慢成了一個小村莊。
石山勞苦一生。臨死之前囑咐兒子叫他用石頭鑿一下墓,把自己埋在山坡上,好永遠給鄉親們照看田園。孝順的兒子,不辭勞苦,日夜連干,終于鑿成了一個大石墓。石山死后兒子就把他安葬在了那里。至今那個石墓旁還留著有兒子跪的膝印,是兒子悼念父親的見證。為了紀念石山老人,百姓便把他居住的這個小村子起名叫“石墓村”。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