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確山縣竹溝鎮,占地9.7公頃。陵園展出有烈士生平事跡即革命文物、文獻,紀念碑與1987年落成后,全國各地來此瞻仰憑吊者,年平均達兩萬余人次。青山綠水間,高高聳立的豐碑,像一座燈塔,將永遠指示了革命人民奮勇前進。竹溝革命紀念館建于1956年,周恩來總理為紀念館題寫了“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的匾牌。
竹溝是我黨民主革命時期的一塊重要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震等同志在此工作和戰斗過。抗日戰爭時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竹溝地委和新四軍竹溝留守處所在地和新四軍二、四、五師和三、七師部分骨干的發祥地, 被譽為 ”革命搖籃“、 ”小延安“ 。竹溝 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仇視, 于 1939 年 11 月 111 日制造了駭人聽聞的 ”竹溝慘案“、殺害抗日軍民200余人。全國解放以后,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準動工興建竹溝革命烈士陵園。文化大革命 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文革結束后,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 投資 745萬元進行復建。1984 年 11 月 14 日 ,經國務院批準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竹溝陵園舉行 ”竹溝革命紀念碑 “; 動工儀式,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碑名。
1986 年 10 月 1 日 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 紀念碑于 1987 年 4 月落成后,當被定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委、省政府于 1988年 10 月 10 日 在竹溝隆重舉行”竹溝革命紀念碑 “ 落成典禮,參加典禮儀式的有省、地、縣黨、政、軍領導及在竹溝戰斗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當地群1600 多人。 1993 年 5 月,竹溝革命烈士陵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 ”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 。1998年,在紀念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 周年暨劉少奇誕辰 100 周年之際 , 陵園多方籌資 75 萬元重新布置了 ”竹溝慘案“; 和”中原烽火 ” 兩大陳列廳 , 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了當年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及斗爭場面 , 充實了褒烈育人的內容。成為河南省和濟南軍區黨員干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陵園大門是一座仿古牌樓式建筑, “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 ”; 因名出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陵園廣場兩側建有東、西兩個展廳。東展廳《竹溝慘案》。序廳是李先念為竹溝革命烈士凌園題詞。展廳內容分為七部分 ; 一、撤離竹溝。主要內容: 1 、劉少奇率中原局撤離竹溝 ( 油畫 );2 、劉少奇撤離竹溝的指示;3、劉少奇率中原局撤離竹溝的路線圖。二、風雨欲來。主要內容:1 、指令 ;2、密函等。三、拂曉槍聲。主要內容 :1 、耿明軒進攻竹溝命令 ;2 、奮勇阻擊 ( 油畫 ) 3 、勝利突圍( 油畫 ) 。四、竹溝慘案。主要內容 ;l 、竹溝慘案要圖 ;2 、血腥屠殺 ( 油畫 ) 等。五、著名烈士簡歷。六、竹溝革命烈士英名錄。七、毛澤東同志褒揚先烈的語錄等。西展廳《中原烽火》。序廳主要有毛澤東子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展廳內容為:1 、前言,簡述竹溝革命垠據地歷史地位, 竹溝出兵路線圖 : 中原局轄區圖 , 新四軍二、四、五師和三、七師發展示意圖;2 、在竹溝戰斗和工作過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劉少奇、李先念、張愛萍、張震、方毅、張到夫;3 、竹溝革命根據地創始人:王國華、周駿鳴、張星江、仝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