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駐馬店

竹溝就是小延安:中原抗戰的支點 新四軍的搖籃

2013/12/11 15:23:03 點擊數: 【字體:

竹溝就是小延安:中原抗戰的支點 新四軍的搖籃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 李釗/圖

 
    竹溝在河南確山,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是中原抗戰的支點,新四軍的搖籃。“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今日竹溝 紅色圣地

  今年8月11日中午,記者再次拜謁了竹溝。在確山縣竹溝鎮,一處處革命遺跡正在進行加固、修建和擴建,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朱理治、張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出沒的千年嶺,現已辟出兩萬畝山坡地,用于籌建新四軍紀念林;當年召開軍事會議的窯洞距河較近,人們正在用混凝土加固河岸;竹溝革命紀念館正在緊張地進行第四次擴建。竹溝鎮黨委書記李世友告訴記者:竹溝集市上的最大一條街也將要擴建,擴建后更名為“小延安一條街”。

  “小延安”是竹溝的精美明片。竹溝鎮鎮長張保紅告訴記者:發展竹溝,就是要立足紅色資源,做大做活紅色旅游這塊蛋糕,在全省、全國叫響“小延安”——竹溝這一品牌,通過發展紅色旅游,造福竹溝的父老鄉親。

  【抗戰搖籃 培養骨干

  抗戰初期,竹溝是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點。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曾先后設在這里,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為發展壯大黨的力量、組織和開展敵后游擊戰爭、開創華中地區抗戰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貢獻。當時的竹溝成了新四軍成長壯大的一個重要基地,新四軍二師一部、四師、五師都是從這里出發會合各地黨所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起來的。在竹溝,還通過開辦黨訓班、教導隊等形式為中原各地培養了4800多名軍政骨干。因此,竹溝被人們譽為中原抗戰的搖籃。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河南省委由開封遷往竹溝。省委負責同志朱理治、陳少敏、王闌西、謝邦治等先后來到這里。他們根據徐州失陷后的形勢,一方面積極準備干部,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與組建新四軍基干隊伍。竹溝成了當時河南黨的領導中心和發動河南抗日游擊戰爭的司令部。

  1938年9月底,彭雪楓在竹溝創辦了《拂曉報》后,率領新組建的新四軍游擊支隊開赴豫東平原,后來發展為新四軍第四師。

  1938年9月30日至11月6日,黨中央決定撤銷中共中央長江局,建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有長江以北,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一概由中原局指導”,中原局機關設在確山縣竹溝鎮。

  12月16日,中原局組織部長朱理治及郭述申、譚希林等從延安先期到達竹溝,同時李先念受中央派遣也從延安來到竹溝。

  “越過千重水,踏破萬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溝,妙計定中原”。1938年11月23日,劉少奇化名胡服,從延安出發,途經西安、南陽、泌陽,于1939年1月28日抵達竹溝。他的著名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輾轉中原抵達竹溝后修訂的。

  【反對摩擦 重視統戰

  劉少奇同志非常重視宣傳工作,他直接領導創辦了中原局印刷廠,翻印解放周刊和抗日文件,印出的第一本書是《挽救抗戰的危機》,劉少奇同志看到這本書非常高興,高度評價說:“建立一座印刷廠等于建立了一座兵工廠。”1939年9月15日,劉少奇率領徐海東、劉瑞龍等一批高級將領第二次來到竹溝。針對國民黨接連制造反共摩擦的情況,劉少奇深入調查研究,親自到距離竹溝100多里的遂平縣潘莊區委了解周圍幾縣的社會動向,掌握敵、友、我政治動向的第一手材料。

  在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原局的正確領導下,中原各地武裝力量迅速壯大。

  劉少奇同志非常重視統戰工作,積極主動地與竹溝周邊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建立秘密而良好的統戰關系,使之成為保衛竹溝的有利條件,因而,竹溝能在眾多國民黨軍隊包圍中存在兩年之久。劉汝明不向竹溝留守處進攻,在解放戰爭中,張軫協助程潛起義,都與當時的統戰工作有一定關系。

  【竹溝美名 傳揚全國

  在劉少奇的指導下,竹溝地區黨的組織建設和群眾工作十分活躍。留守處機關建立了留守處司令部和政治部,機關干部常逾千人。內部設立了參謀、軍需、副官、軍醫四大處,先后辦起了被服廠、印刷廠、修械廠等后勤機構。這一時期的竹溝,承擔著中共中央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輸送干部及提供經費物資、進行交通聯絡等重要作用,竹溝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國一樣,起著領導華中地區抗日戰爭的作用。劉少奇看到這里如火如荼、生機勃勃的大好形勢,高興地說:“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我們這里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大沙河。這里真成了小延安!”從此,竹溝以“小延安”的美名傳揚全國。

  【指揮中心 移向敵后

  從1939年下半年開始,竹溝周圍的反共氣氛日益濃重。竹溝作為戰略基點的歷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中原局作出逐步把指揮中心移向蘇皖和豫鄂邊敵后的決定。10月中旬,劉少奇帶領中原局機關和一個干部大隊及一個武裝中隊約340余人,朱理治率留守處司令部、政治部、教導大隊等約600余人,先后撤離竹溝,東進蘇皖地區和南下四望山地區。

  1939年11月1日,信陽三區區團副曹身修在國民黨特務的指使下,通過打入我地方武裝的內線,率百余人在四望山地區外圍婆婆寨捕殺我地方工作人員6人。這是國民黨在河南地區制造的第二次事件,給河南省委敲起了警鐘。

  婆婆寨事件發生后,新四軍四支隊八團隊駐在確山縣城的聯絡站被迫撤銷。

  11月11日拂曉,國民黨向竹溝發動突然襲擊,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竹溝慘案”。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2005年08月15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周留栓:第一個人民公社誕生記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