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姓仲,名由,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邑(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幼至孝,百里負米養親,是歷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后為孔子高徒,性豪爽勇敢,喜聞過,有政事才?鬃尤昔攪究軙r,子路為季氏宰(家臣),執行“墮三都”(拆毀季、叔、孟三家私邑費)的任務。后因齊人離間,讒人進陷,魯定公忠佞不分,刑賞不立,子路于公元前498年隨孔子周游列國。先后到衛、宋、陳、蔡、楚等國,歷經十余年,風餐露宿,備受艱辛。公元前485年,被衛國聘為蒲邑(今長垣縣)之宰。
新蔡城南二十余里的關津,據說是當年子路問津處,那里臨河的東岸,至今還有依稀可見"問津處"三字的古碑一座。
子路問津處并不僅在汝河南岸的新蔡,經過查找,在淮河南岸的羅山縣也有一個叫子路村,村南有兩河交匯處。據傳在山東的魚臺,河南的柘城縣,葉縣均有子路問津處。到底誰是誰非,人們自可不必介意,但這卻反映了子路在各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