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1901-1973年)遂平縣城東高廟村人。自幼家貧,民國四年經人介紹到城南界牌鎮(zhèn)“吼戲”(木偶)演員郝志海門下學藝。主攻青衣兼演小生、須生。他嗓音嘹亮,滿腔滿韻,表演上善于以聲情感染觀眾。1927年,被邀入劉伯堯戲班,從此由“吼戲”改為“梆子戲”。三年過后,王匡不僅成了唱梆子戲的好演員,而且在教學生上也是一把好手。幾十年中,曾先后搭班在上蔡、汝南、西平、漯河、舞陽等地。還同老搭擋魏全振等結伴到西平河水與當時生意興隆、藝人云集的北舞渡鎮(zhèn)搭班演出。王匡常常首演便轟動全鄉(xiāng),凡即戰(zhàn)勝當地其它經常在此演出的戲班。1945年,王匡返回家鄉(xiāng)遂平高廟種地務農數年,但他仍未與舞臺告別。陳不斷參加當地戲班演出外。復應邀于1951年加入了遂平縣人民劇團,演技更見精湛。他的代表劇目是《趙匡胤哭頭》中的趙匡胤,《黃鶴樓》中的劉備,《桃花庵》中的蘇昆和《販馬記》、《賣苗郎》中的老生等。對這類角色均能情真意切地感動觀眾。其另一個特點是對學員要求嚴格,在傳播藝術上一絲不茍;生活上則對學員關心倍至,經常用自己的薪水給貧困生買鞋買襪,以求他們專心致致地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