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1908—1969年)原籍鄢陵,1935年遷居汝南縣。上海美專畢業,復熱心戲劇。1937年抗戰爆發后,他以愛國之心投筆從戎,參加騎兵二師。歷任宣傳科干事、科長等職。組織話劇隊與汝南女子中學聯合演出《桃花扇》。1942年應八區專員公署專員張振江邀請,棄官不做,入八區宣傳隊任導演。采取曲劇形式排演了《保衛黃河》、《我是中國人》等劇目,熱情宣傳抗日救國。1945年任國民黨豫南十三縱隊科長。解放戰爭中曾多次與中共地下黨接觸,受到一定影響。因此,他積極主張“戲重于教”。
1949年2月參加革命,曾擔任汝南干校文工隊導演、信陽專區文工團導演。他推崇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反對形式主義啟發演員舞臺藝術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感情上下功夫”。同年8月,信陽專區文工團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演出了反映息縣人民斗爭生活的現代戲《夏三材》(自編)他并親自登臺參加演出。旋于1952年調潢川師范任教,曾被選為政協常委。但在“文革”中,卻倍遭迫害,含恨而死。我省著名女導演袁文娜即是袁先生長女,藝術上受乃父教誨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