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1年金陵開春第一槌,榮寶春拍匯聚了中國書畫、古董珍玩、云錦紫砂等近千件藝術品,總估價近億元。書畫專場中魏紫熙名作《天塹通途》備受藏家關注。
魏紫熙乃“新金陵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近現代的山水畫大家,魏老為中國畫的發展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堪稱為畫壇畫品和人品統一、德藝雙馨的杰出中國畫家。
《天塹通途》,魏紫熙近景以虎踞龍盤的南京山勢來烘托大橋,這樣大橋雖小,但給人一種完整的飛架南北的突出形象,也突出了長江遼闊的江面和奔騰的波浪。一靜一動,統一于整個畫面。《天塹通途》運用焦點透視的手法,顯示出橋的長和江面的寬闊,江面開闔處以簡遠取勝,觀之頓覺云氣郁蒸,崇山峻嶺壓倒式的盤踞在畫面左下方,畫面給人強烈的沖擊力,整個畫面氣勢恢宏、蕩氣回腸,突出了長江大橋工程的宏偉氣魄。
此幅《天塹通途》作于1992年,是魏紫熙以長江大橋為題材而創作的經典作品。被人們所熟知的《天塹變通途》乃當時文革后期命題創作之一,魏紫熙通過實地觀察,數易其稿才完成。雖然是政治任務,但是從魏紫熙的題記和畫面中,我們看不出絲毫的強迫意味,反而可以品鑒出魏紫熙對畫作的用心程度,他的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魏紫熙的革命性、創新性和先進性始終貫穿于他的藝術創作之中,他當年把大橋“搬”進畫里,這差不多是每一個畫家的心愿。1992年創作的《天塹通途》,對于當年以反映時代、謳歌時代為己任的新中國畫家們來說,這依舊是件光榮而富有90年代時代精神的事情。畫題取自于毛澤東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天塹變通途》到《天塹通途》的畫題而看,只是少了一個“變”字,但是足以讓人感受到長江大橋從通橋初期到通車使用后的數十載的輝煌,見證了長江大橋的荏苒時光和依舊光輝的面貌。《天塹通途》乃思想和筆墨得到解放之作,但仍堪稱認真、嚴謹的優秀作品,而這幅作品的意義如上述可見一斑。
據悉,本次拍賣的預展時間為2011年5月12日至13日,拍賣時間為2011年5月14日至15日,地點均在南京圖書館。此外,5月6日至8日在蘇州南園賓館東門舉行拍前巡展。柳林【原標題:魏紫熙名作《天塹通途》現身榮寶南京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