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駐馬店 >> 新聞資訊 >> 瀏覽駐馬店

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確山鐵花 從深山走向大眾的文化奇葩

2012/4/18 10:27:39 點擊數: 【字體:

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確山鐵花 從深山走向大眾的文化奇葩
 
  
    烘爐入夜熔并鐵,飛焰照山光明來。忽然傾洞不可收,萬壑千巖灑紅雪。世間怪事真如此,百煉柔鋼齊繞指。請看入眼幻繽紛,笑他剪彩堆紅紫。
  
    ——宋·張晉《鐵花行》
  
    資料:
  
    確山鐵花概念
  
    確山鐵花,又叫“打鐵花”,是流傳于確山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民間傳統焰火,瀕臨滅絕。1988年,時任確山縣文化館館長的楊建軍把確山鐵花從大樂山引出來,并舉辦了確山縣“打鐵花焰火晚會”。面對它的恢弘氣勢和萬花吐艷的壯麗場景,觀眾嘆為觀止,稱它是“中原文化奇葩、民間焰火之最”。
  
    確山鐵花榮譽
  
    1993年,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確山鐵花被收入《河南文化藝術年鑒》。
  
    2004年,確山鐵花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名錄”。
  
    2007年,確山鐵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確山鐵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
  
    在確山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北宋年間,大樂山有一個道觀香火鼎盛。道觀里的道長拿出香客們捐的銅錢,想鑄一口大鐘。那時,道教煉丹術和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的生產與商貿習俗有著密切的關系,再加上他們敬奉的是同一個祖師——太上老君,工匠們與道士們稱兄道弟。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義務為道長鑄鐘。由于冶煉技術不先進,工匠們只能一點一點把銅融化,然后把融化好的銅汁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
  
    這是一項大工程,選址很關鍵。場地要大,障礙物要少。在一片有許多柳樹的空地上,工匠們開始工作了。
  
    突然,樹上的烏鴉看到火焰和人驚叫著,在樹與樹之間飛來飛去。看到烏鴉,工匠們猶豫了。那時人們很迷信,認為烏鴉是不詳之物,這是否暗示著鑄鐘會失敗?“還是別干了,鑄煉本來就是個危險的活兒,何況是鑄這么大一口鐘?”“我看也是,烏鴉代表災難,再鑄下去估計會出人命。”工匠們一商量,決定停止鑄鐘。
  
    “這有什么好怕的,看我怎么把它們攆走。”這時,一位老者從人群中走出,從柳樹上折下兩根手腕粗的柳樹枝,做成棒,把其中一根棒的一頭掏出一個圓坑。“來,給我盛點銅汁。”老者說。隨后,老者來到柳樹下,用沒有掏圓坑的棒猛擊盛有銅汁的棒。頓時,火花四濺,沖向樹梢,烏鴉全部飛走了。“哇,真漂亮,太厲害了。”“看,烏鴉不見了。他是怎么弄的啊?”等大家回過神來,尋找老者時,才發現老者已不見蹤影。
  
    “原來是太上老君為我們清除障礙來了。”“就是,快鑄鐘吧,有太上老君坐陣,肯定不會出事。”工匠們信心大增,鑄鐘成功。從此以后,只要有工業慶典,人們就按照太上老君的方法擊銅汁。由于銅的成本太高,慢慢地,銅汁被鐵汁取代,這項活動被稱為“打鐵花”。
  
    “打鐵花”的操作過程是:在廣場中間,搭起一個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稱為“花棚”,花棚頂上堆一層新鮮的柳樹枝,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等。“花棚”頂上正中間豎起丈余高的桿子,稱為“老桿”。“老桿”頂上綁著長掛鞭炮、各種煙花等,稱為“設彩”。打鐵花時,把鐵汁注入事先準備好的花棒(即一把一尺多長的柳樹棒,棒的一頭側面掏有圓坑,用以盛鐵汁)。打花者一手握著盛有鐵汁的花棒(上棒),一手握著未盛鐵汁的花棒(下棒),赤裸著上身,頭上反扣著葫蘆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擊盛有鐵汁的上棒,使棒中的鐵汁沖向“花棚”,遇到棚頂的柳枝迸散開來,火樹銀花,絢麗多姿。鐵花又點燃了棚上的鞭炮、煙花等,五彩繽紛,蔚為壯觀。如有技高一籌的打花者,能一棒擊中“老桿”,點燃最高處的煙花,長鞭等,稱為“中彩”。中彩者當眾報出單位、姓名,披紅掛花,得到獎勵。
  
    每當打鐵花時,附近龍燈會就組織龍燈趕來助興,在鐵花飛濺的花棚下進進出出,展示絕技,稱為“龍穿花”。每年“穿花”穿得最好的龍燈隊,會受到同行和觀眾好評,得到打鐵花組織者的獎勵。
  
    楊建軍讓確山鐵花從深山走向大眾
  
    解放后,在確山這項古老的民間藝術活動只舉辦過兩次:1956年一次,1962年一次。1981年,童年時曾目睹打鐵花那輝煌燦爛、極富震撼力場景的確山縣文化館副館長的楊建軍產生了要把這項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民間活動重新挖掘出來的念頭。20多年來,他一直矢志不移地傾力于這項獨特的民間藝術,使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確山鐵花逐漸放出繽紛異彩。
  
    “小時候看打鐵花,對我震撼非常大,我一定要把它挖掘整理出來,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滅絕。”楊建軍說。
  
    為了收集整理確山鐵花的歷史,城里的老藝人、“故事簍子”等都成了楊建軍的朋友。只要聽到與打鐵花有關的細枝末節,他都會認真記錄下來,再一一考證。后來,他從70多歲的樂山道士李清真那里,打聽到了確山最后一個鐵花會會長李萬發,便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訪。由于楊建軍的執著,李萬發打破了傳男不傳女、只傳一人的慣例,把這項古老的技藝傳給了他。
  
    學到打鐵花絕技的楊建軍正準備大展拳腳時,卻遭到妻子的強烈反對。
  
    楊建軍不顧妻子的反對,一門心思撲在打鐵花資料的整理和技藝的練習上。1988年,聽說縣里要舉辦春節文化活動,時任縣文化館館長的楊建軍便極力向縣領導推薦打鐵花。后來,在師傅的幫助下,中斷了26年的打鐵花表演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最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向反對他的妻子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讓打鐵花成為走向全國的文化產業
  
    得到家人支持的楊建軍從此對打鐵花更加癡迷,他開動腦筋,從花棚形狀到色彩等,沒有一處不琢磨。
  
    確山鐵花除了有十分突出的文化特征外,還具備了不少經濟特征和文化產業的要素。如果運用市場機制激活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充分開發利用,它完全可能成為一項頗具特色的文化產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打鐵花越來越受到重視。我認為,作為民間藝術,打鐵花必須與現代接軌,走向市場。它需要美感和安全性。所以,我用鋼管搭建鐵花的棚,改變了鐵花棚的造型,把一點火就亂躥的起火改成了瀏陽小炮和中低空煙花。恢復了原來的傳統方式,并增加了文化內涵和美感。”楊建軍說。
  
    表演打鐵花從找場地到搭花棚,從融鐵汁到買煙花都要花錢。每次表演,楊建軍都要購買3000元~5000元的鞭炮和煙花。2008年2月,確山鐵花受邀進京表演。農歷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這一瀕臨滅絕并榮登“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表演在北京大興北普陀影視城舉辦的廟會上迸發出魅力火花,確山鐵花的表演空前成功。回到確山,縣政府為了對楊建軍的打鐵花表演隊進行鼓勵,獎勵他們5000元。
  
    有一次,香港的一個媒體找到楊建軍,想拍攝一個打鐵花的視頻。楊建軍找好了場地,搭起了花棚,購買了鞭炮和煙花,由于種種原因,表演被叫停,他因此損失了上萬元。
  
    在帶領確山鐵花走上產業化道路的過程中,楊建軍流盡了汗水。盡管如此,一旦接到邀請,楊建軍仍會不計報酬地前往演出,他寧愿拿出自己的錢貼補表演者。
  
    確山鐵花之前僅存于確山縣。建國前由于戰亂,這一民間絕技幾乎滅絕。如何對確山鐵花在進行搶救保護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使之充分發揮優秀文化載體的作用,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楊建軍認為,要想使這一民族民間瑰寶得到有效保護,使絕技后繼有人,發揚光大。需要建立以下機制:1.建立保護機制,采取保護措施,使確山鐵花后繼有人。2.建立宣傳機制,面向全國推介,為確山鐵花造勢。3.建立市場機制,采取市場經濟的手段,將確山鐵花推向全國文化市場。
  
    近幾年,在楊建軍的努力下,確山鐵花表演隊接到的演出邀請逐漸增多。目前,湖南一個電視臺對確山鐵花表演隊發出了邀請,楊建軍正就表演細節與對方洽談。作為一個文化產業,楊建軍對確山鐵花的前景充滿希望。楊建軍說:“希望確山鐵花這一古老的民間絕技,作為一項文化產業,能夠盡快成熟起來,最終走向全國文化市場,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當然,這樣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原標題:駐馬店:確山鐵花 從深山走向大眾的文化奇葩)

 
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