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中午,滿屋陽光、一室書香,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端坐在書法長卷和陶瓷書法藝術品的長廊里,熱情地接待了來自家鄉駐馬店的筆者。
老人叫張萬慶。這個名字對于書畫界來講,并不陌生,對于愛好書法的駐馬店的父老鄉親并不陌生。因為,這個名字與“駐馬店”、“天中”緊緊相連。因為,駐馬店許多人家中都收藏有帶著張萬慶先生情誼的書法作品。“德藝雙馨”是大家對他一致的評價。
張萬慶先生1938年出生于駐馬店天中山下,是汝河水養育出的文博戰線上的一位精英,全國著名書法家、陶瓷書法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的書寫者。
13歲離家外出求學,家鄉的草木枯榮演變著歲月的變遷,卻抹不去先生少年對家鄉的記憶,幾十年在外打拼,名聲斐然、著作等身。驀然回首,先生故土難忘,根在這里、情在這里!
當每年的春節前夕,家鄉的領導來到鄭州慰問,將他請到最尊貴的位置坐下時,他的心中總是充滿惶惑:家鄉人這么看重自己,自己給家鄉貢獻了什么?我能給家鄉回報些什么呢?
1998年,張萬慶先生從河南省群眾藝術館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先后用10年時間,隱姓埋名到全國10大瓷都進行陶瓷書法探索又取得了驕人成績。這一年春節前,家鄉的領導又一次到鄭州對家鄉走出的知名人士進行慰問,先生要為家鄉做些事的念頭更加強烈:我已年逾古稀,沒有錢財支援家鄉的建設,我手中的筆,能為家鄉的宏偉藍圖添上一些色彩不能?
日思夢想情到緣來。就在2008年春節期間,家鄉的一位領導親自登門拜訪并慰問張萬慶先生。這次拜訪,打開了先生想為家鄉做貢獻的閉塞通道,點燃了先生創作的火花,成就了先生多年的夙愿。家鄉的領導說,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巨大變化,天中又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先生既然有此美好心愿,可不可以圍繞家鄉的文化進行一些系列創作,以書法的形式弘揚天中文化、宣傳天中變遷?只言點醒夢中人。先生說,好啊!于是,這年的春節,先生對外宣稱到南方過年,閉門謝客,讓家鄉的親友幫助找來《駐馬店市志》和汝南、平輿等縣區的地方志、文史資料,進行系統閱讀,對天中文化把脈抽筋,總結出了十幾個專題:天中的由來、天中名人、天中大事、天中名勝、天中名吃、天中傳說、天中諺語、天中十怪等。接著又用4個月的時間廢寢忘食地創作,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真、草、隸、篆不同的書法加以表達,用圖章、對聯、碑帖、扇面等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
2008年6月,張萬慶先生傾情創作的“天中文化書法展”在全國“農洽會”上一露面,立刻產生了轟動效應:張萬慶先生首次以書法的形式為“天之中”立傳,應該說是書法形式的天中史詩。
接著,張萬慶先生又應我市領導的邀請,馬不停蹄地到景德鎮、邯鄲、山東淄博等地,圍繞天中文化進行陶瓷書法創作。2009年,100多件或大氣磅礴、厚重古樸、端莊大方或圓潤晶瑩、充滿靈動的天中文化陶瓷書法作品便從景德鎮、山東等地一一落腳到駐馬店群藝館。這些讓人觀之流連忘返、品之余味無窮、讀之受益匪淺的天中文化陶瓷書法,因為沒有足夠寬裕的場館展示,被駐馬店群藝館無奈的“深藏閨中人未識”。
2013年1月16日,將是一個讓人期待和歡欣鼓舞的日子。駐馬店市群藝館新館落成,專門辟出場地作為“張萬慶書法與陶瓷書法展館”,并且將作為永久性展館保留——這是駐馬店市領導為獎掖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名人首開先河的一個重要舉措。這一天,將舉行隆重的開館儀式。屆時,張萬慶先生創作的天中文化書法與陶瓷書法,將震撼亮相。
能為家鄉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張萬慶先生欣慰地笑了。但他不滿足、不停歇。2010年,張萬慶先生總結天中文化創作的經驗,又圍繞淮安文化創作了《淮安文化書法集》。作品一面世就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推崇,展覽現場盛況空前。
近兩年來,張萬慶先生又在書法創作上做了一項系列工程,出版6本專題文化書法集:《龍文化書法集》、《佛教文化書法集》、《客家文化書法集》、《書法小品集》、《茶文化書法集》、《陶瓷書法精品集》,并且將陸續舉辦6個專題文化書法展。目前,張萬慶先生完成并出版了前4本書。
2011年,張萬慶先生圍繞龍年龍文化創作的“龍文化書法展”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產生轟動效應。2012年11月,他作為中韓建交20周年的文化使者,參加了韓國光州《中原三寶》書畫展。2012年12月,他又受世界華人華僑聯合會的邀請,參加了北京天壇國際書畫展。
此后,張萬慶先生還有三個書法工程擬做:《貨幣文化書法集》、《河南文化書法集》、《黃河文化書法集》。先生可謂:家情省情不老情情義無限,雄心壯心有為心心氣高遠。
與已是76歲的張萬慶先生對話,如在天高氣爽的秋天漫步,透過碩果累累的枝頭,我們看到暮氣沉沉的冬天已隱匿白雪皚皚的寒冷,生機盎然的春天正伏在汁液充盈的枝干微笑著等待萌發。(原標題:翰墨飄香書乾坤——訪著名書法家張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