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蒙古人在清水河一帶縱牛馬毀莊稼,遭到孫樓南一村莊村民反抗,打死打傷牛馬數頭(匹)。蒙古人惱羞成怒,派官兵前來鎮壓。一時該村血流成河,尸體橫陳。為斬草除根,官兵又四處搜捕逃亡者者,在一塊棉田里捉住該村唯一逃出的男孩小三,官兵問他何村人氏,姓甚名誰。小三見棉桃花開朵朵,不由靈機一動,慌稱他村人氏,姓朵名三,這才僥幸免難。
官兵走后,小三回村一看,父母及鄉親已慘遭毒手,房舍被焚燒一盡。他悲痛萬分,朝廢墟磕了四個頭,發誓長大后報仇雪恨,重建家園。為避免官兵再次追殺,小三便投奔姥娘家,以朵為姓。從此,他苦學武藝,伺機報仇。
幾年后,小三長成一個虎背熊腰的大小伙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時值朱元璋之大將徐達、常遇春追擊元軍過境,小三毅然投軍。他作戰勇猛,屢建功勛,并且親手刀劈了那伙殺死他父母和鄉親的兇手。班師回京后,小三力辭高官厚祿,返回故鄉,重建家園,易村名為朵莊。從此,朵姓一代代繁衍下來,男耕女織,安居樂業。
誰料清咸豐年間,黃河決口銅瓦廂,泛水滾滾東北流。朵莊一夜間被沖得無影無蹤,幸存的村民只好四處投親靠友。因清水河西南部原屬范縣,那里親戚朋友較多,朵姓災民大多流入范縣境定居,故今臺前境朵姓居民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