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歷史傳說 >> 古老傳說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沙灣村的傳說

2013/7/24 9:45:54 點擊數: 【字體:

    
    元代,會通河傍沙灣村西境而過。至明代,漕運興隆,日過客、貨船百余只。沙灣人靠駛船為生,北至京津,南達蘇杭,運輸江米,大棗、桐油、竹器、絲綢等,家家生活殷實,戶戶安居樂業。村民沿運河東堤筑房,南北長達二里。

    明代成化年間,江南有一胡姓風水先生乘船北上,被沙灣一帶美麗的風景所吸引,遂棄舟登岸。他站在石壩上,北望金堤蜿蜒,東瞻群峰連綿,南觀黃河浪滾,西覽運河潺潺,如臨仙境。但見沙灣村黃墻綠樹,形若游龍,不由得邁開大步,進村訪視。

    村南頭感應廟似龍首,殿高三丈,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山門洞開若龍口,直朝黃河,似在吸水納氣。感應廟后,一東一西兩眼古井,光滑溜圓,深不可測,恰如一雙龍晴。村中部微凹似龍身,民房錯落有致,鱗次櫛比。村北頭樹木蔥郁,似龍尾微翹。胡風水看罷村貌,不由得拍手叫絕:沙灣村,龍脈寶地也,定出皇帝!但一轉念,這北方出了皇帝,我大江南豈不光出大米?遂將牙一咬、腳一跺,暗道:此地龍脈,我非破它不可!

    胡風水來到村北頭一戶人家,見一位老漢在院子里編筐,便上前裝討水喝,并問道:“大哥貴姓?”老漢邊倒茶邊回答:“免貴姓陳。”胡風水眼珠一轉,笑道:“大哥,敝人也姓陳。家在江南,有事去京城,見此地好風光,故登岸游賞。”老漢一聽遠方客人也姓陳,高興的又是搬板凳又是端茶。胡風水邊喝茶邊問:“大哥,咱村還有姓啥的人家?”老漢道:“村中間住著姓崔的,衙門口老崔家是坐地戶,其他幾戶姓崔的是從山西洪桐縣遷來的。崔姓略后住著姓王的。俺陳姓兩戶遷來最晚,所以住在村子最北頭。”胡風沙暗道:“幸虧陳姓壓住龍尾,這條龍左搖右擺,但不得前進一步。若王姓住龍頭,則威風凜凜;陳姓住龍身,以保平衡;崔姓居龍尾,催促前進。此龍乃呈騰飛之勢,出皇帝指日可待。今若破此風水,易如反掌。只要有一戶姓姓陳的般到村南頭,此地則變成一條頭不能抬、尾不能擺的困龍。沙灣村別說出皇帝,七品縣令也難出。

    胡風水喝足茶放下碗,又問道:“大哥,村南頭感應廟后那塊空地,為何沒人家住?”老漢道:“都說離廟近了不吉利。”胡風水一拍大腿,道:“嗨,咱村與其他村不同,是風水寶地。感應廟是龍頭,靠近它不光吉利,還能福蔭后世。”“莫非能出個八品、九品的官?”“大哥此言差矣,能出皇帝。”“真的?”“真的!我乃江南風水仙,進莊一眼望斷,沒錯!住在感應廟后,沾龍首之靈氣。東西有二井,可謂左右逢源。真龍天子,必生此地。此乃天機,不可泄露。我看在咱同姓兄弟份上,略指點一二。”胡風水說罷,告辭而去。

    不久,陳老漢家在感應廟后購地建房。喬遷之日,張燈結彩,鞭炮齊鳴。是日夜半,有人敲感應廟大門,道長持燭去開。但見門外立著一個身穿杏黃褂、頭扎羊角辮的小男孩,約摸五、六歲。道長問:“你是誰家的孩子?有何事?”小男孩撲通跪在地上,哭道:“我是龍家的孩子,姓陳的壓得我頭疼欲裂,請道長相救。”方圓幾十里哪有姓龍的,道長覺得此事有點蹊蹺。于是道:“孩子請起,貧道怎樣才能救你?”“請你勸姓陳的搬走。”小男孩哀求說。道長有些難為情,但又不忍心傷小男孩的心,于是說:“他家剛蓋好新屋搬進來,再搬出恐怕不易,但我會盡力而為的。

    這時,廟里的老炊工聽到動靜也起來了,他大聲問:”蘇道長,您開門有事么?”話剛落音,小男孩則雙手抱頭,遍地亂滾,大叫道:“哎喲,我的頭被壓酥了。”道長慌忙去拉他,不料小男孩被地打了個滾,變成一條小金龍,頭上鮮血淋漓。小金龍掙扎著起身,朝村西運河飛去。道長拾起那件落在地上的杏黃褂子,霎時小褂變成一片帶著鮮血的金鱗,他手一哆嗦,金鱗掉在地上。道長長嘆一聲,關上廟門。
    話說到了崇禎末年,闖王李自成打進北京,京城大亂。有天夜里,從皇宮里逃出一個八、九歲的小皇子,背著個包袱,偷上了運糧船。船至沙灣靠岸停泊,駛船的崔老漢才發現船尾竹簍里藏著個小男孩,于是將他領到家中。此前,明景泰年間,左僉都御史徐有貞率河防營治理沙灣運河決口,于老崔家宅基上建“衙門”,后來人們稱他家為衙門口老崔家。老崔家人丁不旺,世代單傳。傳至崔老漢這一代,卻膝下無子。如今天上掉下來個小皇子,老崔家夫婦又驚又喜,冒著生命危險將其收留。

    不幾日,噩耗隨一運糧船傳來,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小皇子的母親也自縊身亡。小皇子抱著他帶來的那個包袱,直哭得雙目滴血。母親送他出逃時說:“兒啊,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日再重逢,包袱里是你父皇的一件舊龍袍,日后你可帶此來京城認父母。”如今父皇、母后雙雙殉難,再相逢唯有夢里,小皇子怎不悲痛欲絕。老崔家夫婦對他百般勸慰,疼愛尤加。

    清朝建立后,首先追殺明廷遺老遺少,以絕后患。此舉激起了許多人的憤怒。明末下級軍官、壽張人丁維岳打聽到了小皇子的下落后,曾親臨衙門口老崔家,說欲反清復明,擁小皇子為帝。丁維岳率領反清義軍攻克陽谷、壽張、張秋三城,遭兗州知府陳全國率部阻擊,遂轉攻泰安、堂邑、開州等地。后來復攻陽谷,駐把爐里村,被官兵夜圍,丁維岳血戰而死。人們說,他犯了地名,丁入爐中,焉能不亡?聞說丁維岳起義失敗,老崔家連夜將小皇子轉移到東山套里親戚家。

    清廷鷹犬探得小皇子流落到沙灣村的消息。派官兵挨家挨戶搜查,村民們遭恐嚇、毒打,皆說不知道。若官府搜出龍袍,不光老崔家性命難保,全村人也難免一場劫難。夜深人靜,老崔家將包龍袍的包袱墜上石頭,沉感應廟后西井里。后來,官兵追查漸松,老崔家方從親戚家將小皇子接回來。從此,小皇子改朱姓為崔,呼老崔家夫婦為爹娘,三口人相依為命。

    自龍袍沉井后,每年清明節、十月一日夜里,老崔家夫婦便帶著小皇子去西井前祭拜一番。后來,小皇子娶妻生子,他的子孫又繼續去祭拜西井。仁宗嘉慶年間,黃河決封丘,注范縣、壽張,水抵沙灣,西井被淤沒。一九六一年,北京考古學家曾來沙灣村考察西井,惜井址被村民宅基占壓。

    沙灣村曾為龍脈寶地,被江南蠻子所破壞,至今雖未出一個芝麻粒大的縣官,但卻留下這個美麗的傳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咸水井的傳說上一條:鳳鳴臺的傳說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