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歷史傳說 >> 民間故事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王倫起義

2013/7/25 9:27:47 點擊數: 【字體:

 
    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魯西地區爆發了一次震驚中外的農民起義。起義領導者是白蓮教支派清水教首領王倫。

    王倫,山東省原壽張縣后王莊人,貧苦出身,幾度外出逃荒,顛沛流離,歷盡辛酸,幼年的坎坷遭遇,在他的心靈中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王倫自幼愛習槍棒,力大無窮,武藝超群,且長于醫道。乾隆十六年王倫入白蓮教,不久便在大教中自立支派,稱清水教,而后深入農村,在壽張、臺前、梁山一帶傳授拳術、氣功,并給百姓治病,結識了不少英雄豪杰,積蓄力量,待機行事。他手下的骨干有林哲、孟燦、王經隆、烏三娘、鹽梟、國太、樊偉、李旺等,其中林哲、孟燦、王經隆是副帥,樊偉是軍師。通過這批骨干,王倫廣泛地聯系著廣大城鄉的農民群眾。清水教明確地提出了“反對額外加征”、“殺官劫庫,不擾百姓”的口號,很快得到了當地人民大眾的支持。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壽張知縣沈齊義密謀逮捕王倫,被王倫探知,因而決定提前起事。八月二十八日夜,樊偉、閆吉仁率百余人在臺前后面的鳳凰臺聚集,接著潛入壽張城,在衙人李旺等人的接應下,涌進縣衙,殺死知縣沈齊義,占領了壽張城。次日,王倫率大軍進城。與此同時,另一主將王經隆在堂邑縣同時宣布起義,戰敗堂邑官兵,與王倫義軍在壽張會師。

    九月二日,起義軍進攻陽谷城。兗州總兵惟一率兵火速救援,被義軍殺得狼狽逃竄,主將趙福被殺死。莘縣把總楊兆立奉命支援,被烏三娘飛刀所斬,陽谷縣承劉希燾,聞訊急從阿城兵營帶兵相救,在城東與義軍接戰,被砍成爛泥。縣城攻破后,知縣史方光等被殺身亡,義軍大旗插到陽谷城頭。

    九月四日,起義軍揮兵北上攻打堂邑,下午直抵堂邑城下。知縣陳枚、武舉陳元良、把總楊光相、訓導吳標分守四門。義軍攻破南門,首殺楊光相,次斬陳枚、陳元良、吳標及領兵吳文秀、王忠等人,從而堂邑縣被攻克。

    起義軍紀律嚴明,自壽張鳳凰臺起義后,攻城殺官,釋放囚犯,開倉賑濟,對平民百姓秋毫不犯。因此義軍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歡迎,紛紛加入到義軍行列,使之軍威大振。

    攻克堂邑后,繼續向西北進發,起義軍猶如紅色巨流,洶涌澎湃、銳不可擋。此刻,清王朝驚慌失措,急調山東巡撫徐績、河道總兵姚立德,會同兗州敗將惟一,兵分三路進攻魯西,企圖一舉撲滅起義軍。起義軍早有準備,他們設下埋伏,誘敵深入,徐績部在柳林被圍,戰士奮力合殲,步步進逼,官兵被殺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后經姚、惟二部奮力相救,方免覆滅。

    柳林大捷后,義軍發展到一萬四千多人,軍械也得到大量補充,到處是人山人海,呼聲震天。為占踞有利地勢,繼續北進,以王倫為首的英雄們直逼當時魯西重鎮——臨清州。

    臨清州西臨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咽喉,元、明、清三代都設重兵把守。此城分內、外兩城,堅固無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起義軍首先攻占了外城,他們以外城為基地,開始了十七天艱苦卓絕的奪城戰。

    圍城戰開始后,臨清內城防備森嚴,清兵眾多,又有大量的火槍、山炮等先進的戰斗武器,因而清兵氣焰囂張。對此,義軍采用夜間攻城,身穿黑衣,黑布包頭,并用大量秫秸圍城焚燒,乘煙火蔽空,隨機爬城,但連攻五次都被壓倒城下。接著,義軍又在大車上裝滿火藥,用大牛駕駛,準備炸毀城墻,但又失利。最后,義軍將士去掉車輪,兩旁附以木板,背負而行,繼續前進。城上敵人拋下磚石,車上石塊堆積如山,將士難承重壓,多半撲地而死。

    正當雙方攻守相持之時,乾隆帝又親調重兵,特派重臣舒赫德為統帥,糾集山東巡撫徐績、河北巡撫周元理、吉林火炮營總兵阿思哈等圍殲臨清義軍,各地縣總、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家丁鄉勇,配合進剿。

    九月二十三日,各路清兵齊至臨清周圍。二十四日開始總攻。起義軍在重兵之下,腹背受敵,處境十分不利。但是,他們以高昂的斗志,大無畏的精神,與突入臨清外城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義軍將領楊磊身先士卒,跨紅馬,持長槍,直沖敵群,所向無敵,后被亂箭射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王倫之嫂人稱“金刀圣母”,披發舞刀,奮勇砍殺,殊敵無數,血染征衣,最后陣亡。年輕女將烏三娘,為馬戲班演員出身,飛檐走壁,武藝高強,與敵兵短兵相持,雙刀蔽箭,力殺敵將數十人,所向披靡,最后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捐軀,年僅二十一歲。臨清外城街道窄狹,民房棟連。舒赫德傳令“攻燒并舉”,一時煙焰四起,滿城哭號連天,千萬民房傾刻化為灰燼,城中百姓連婦女嬰兒也不得幸免,凄慘之狀,令人心寒。

    起義軍冒火作戰,損傷慘重,最后被困于汪家大院,處于清軍團團包圍之中。清軍連續用火炮轟炸,并縱火焚燒。此時,清將音濟圖率眾將破墻而入。王倫被俘,義軍奮力搶救,大將孟燦挺槍刺死音濟圖,搶回主帥。王倫與義軍眾將邊戰邊呼:“誓與臨清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等口號。其狀之烈,令人驚心動魄!

    臨清血戰五晝夜之后,至九月二十九日,義軍將士已傷亡殆盡。王倫和義軍的幾個將領退守到汪宅樓上,被清軍圍得水泄不通。為保持正節、志氣,王倫死不降敵,最后舉火自焚,壯烈犧牲。林哲、王經隆、孟燦、樊偉等將領力盡被俘,解往北京后慘遭殺害。

    王倫領導的這次農民大起義被鎮壓下去了,但起義者的英勇斗爭精神卻是永照史冊的。它發生在“乾隆盛世”之時,是反抗清王朝反動統治的先聲,起到了帶動和喚醒的作用,體現了我國人民反封反暴的大無畏精神,在我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