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雖醫(yī)術高超,名冠京城,但也有背時的時候。這一年,經(jīng)他醫(yī)治的病人不死則殘,就連傷風感冒炎類的小病也醫(yī)不好。孫思邈百思不得其解,更問道于“神卜”王鐵嘴。王鐵嘴道:“你如今命中五行失調,水涸木枯陜西為金方,金克木,豈能運通?您需往東走,到水多的地方去。水潤木,運則通。”孫思邈問:“走到何處為止?”王鐵嘴曰:“走到三水地,鞋有八斤半重,看到紡棉車上樹,牛犢子上房,乃止。”
孫思邈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徒步東行。一路風餐露宿,行路近兩千里,來到一個荒僻的地方。時值大雨,孫思邈腳踩淤泥,一步一挪,來到小河旁一農戶家避雨。主人王老漢一邊給他擦身上的泥水,一邊說:“看,您這雙鞋足有八斤半。”孫思邈聞此言心中一驚,問:“大爺,此地何名?”“清水河”。孫思邈脫口叫道:“三水地”。雨越下越大,清水河潰決,轉眼間水漫鍋臺。孫思邈幫著老人往高處搬東西,老太太叫老漢把編綿車子搬到院里棗樹杈股上,然后三人沿梯上房,眨眼間水齊房檐。老漢家的小牛犢不知從哪里游過來,一縱身躍上房頂。孫思邈撫摸著小牛犢說:“因緣具足,我乃運轉。”水退后,他便在清水河旁一個小破廟里住下。
一日,孫思邈見眾人抬一薄棺,上有公婆,不得停尸。他上前攔住,道:“人未亡,何故而葬?”答曰:“該婦難產(chǎn)已死,上有公婆,不得停尸,故當天而葬。”孫思邈令他們打開棺材,取銀針對著婦人心窩一刺。片刻,嬰啼婦呼。眾人齊跪在地,高呼:“神醫(yī)”。
從此,四面八方前來治病者絡繹不絕。說來也奇,無論陳年老病,還是后得新癥,只要經(jīng)孫思邈一治,無不藥到病除。孫思邈見這一帶連年火災,十室九貧,便到河邊渠常采集此草藥,對貧困者慈濟義診,分文不收,人們對他十分尊敬和愛戴。后來,孫思邈回故里,人們在他住過的地方建“藥王廟”以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