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濮陽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濮陽

濮陽歲時節日

2013/4/8 18:33:55 點擊數: 【字體:

    濮陽境內傳統歲時節日繁多,幾乎一年中每個月份(農歷)都有傳統節日,粗略計算不下二十個,現舉較為重要的介紹一下:

    ①、春節“春節”俗稱“年下”,是當地民間一年之中持續時間最長,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從一年的臘月(農歷十二月)初八開始到第二年的正月十六結束,共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又包括眾多的節日。計有:

  ·臘八(臘月初八)民諺:“臘八祭灶,年下來到”,故臘八又有“小年”之稱。這一節日的標志是食用“臘八粥”(早飯)。此粥以小米為主料,加紅棗、花生、綠豆、豇豆等八種原料細煮而成,香甜可口。食用前還要將粥抹于各種果樹上,希望來年果實累累。臘八雖規模不大,但為一喜慶節日。

  ·祭灶(臘月二十三日)民諺:“二十三,祭灶官。”傳說這天晚上灶君要升天向玉皇匯報人間善惡,于是人們便用“祭灶糖”(一種特制糖)為他踐行,帶有賄賂性質,希望他上天說好話。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要換上新的灶君像,像兩旁貼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定”,橫批“一家之主”。


除夕(臘月三十日),俗稱“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進行貼對聯、請靈(從祖塋請回列祖列宗魂靈供祭,直到正月十六送回)、燒大紅草、發壓歲錢、守歲、辭歲、撤歲、上供等系列活動。

  ·年初一(正月初一日)這是春節的主體節日,這天,人們供祭神靈、祖宗,之后男女老少衣著一新,首先謁拜家長,其次向街坊鄰里拜年賀節。

  ·串親戚 從正月初二開始,人們便帶禮品來來往往串親戚,有的甚至串到初七、初八。
·破五(正月初五日) 從初一到這一天,人們一般不大干活,五天之內不蒸新饃,婦女不用剪刀以免破財;初六日以后,方可動手干活。

  ·元宵 又稱“燈節”,古稱上元節。舉行燈展、舞獅舞龍、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十六兩日吃元宵鬧花燈,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日子。至此春節的氣氛才近尾聲。

  ②、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節”,古時的中和節。因其在驚蜇前后,萬物復蘇,故有龍抬頭之說。人們供奉龍王,祈求一年風調雨順;晚上兒童擊瓦唱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

  ③、清明節多在陽歷4月5日前后,農歷三月初。由古時寒食節演變而來,起源于春秋時晉文公下令一日停火以哀悼介子推之事。這天人們上墳掃祭。濮陽過清明節,人們多折柳插于門口,此俗起源于唐高宗三月三日祓(fǘ)禊(xì)(古代春秋、掃除,兩季在水邊舉行的以清除不祥的祭祀)渭陽,賞賜群臣柳圈各一之事。實際上,清明節、寒食節、三月三相近,百姓合而為一以度之。

  ④、端五節(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系從古楚地傳來的節日,傳說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在門口插艾。

  ⑤、六月初一 濮陽俗稱“小年下”,取一年過半之意,夏糧入囤,秋忙未至,故聊慶豐收,包餃子、炸油條以改善生活。

  ⑥、乞巧節(七月初七) 此為婦女,尤其是未婚姑娘的節日。此日,姑娘們歡聚設宴,供奉織女,并做穿針等游戲,晚上向織女祈求智慧。

  ⑦、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 在濮陽這是一個頗隆重的節日。至節,無論城鄉,人們都購置月餅、瓜果、酒肉,孝敬長輩,饋送親朋,慶祝豐收。八月十五日晚,皓月當空,家家置案于庭院中央,擺上月餅、瓜果,合家團圓,祭月賞月品味。

  關于八月十五日吃月餅,本地還有“食月餅殺韃子”的傳說: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為防止人民反抗,不準民間使用鐵具,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每五家派一個蒙古族人(民間稱為“韃子”)監督。這些蒙古族人無惡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后來高郵張士誠把月餅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在月餅中夾進小字條,送到各家各戶,號召人們在中秋節之夜舉行起義。中秋節之夜,早就不滿異族統治的人們,紛紛從蒙古人手中奪得菜刀,殺死監督的蒙古人。至今民間尚有“八月十五殺韃子——人心齊了”的歇后語,后來為了紀念人民群眾這一英勇斗爭,習慣制作各式月餅,并在月餅中加進“青紅絲”(效仿當初紙條),取齊心,團結之意。

  ⑧、九月九(重陽節) 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兩個陽數相重,故稱重陽。此時正值秋收秋種農忙季節,在鄉村,人們顧不得大肆鋪張,僅僅改善一下生活而已,至于登高賞菊之舉,在民間則不為。

  ⑨、十月一(十月初一)俗稱“鬼節”,每至此日,人們總要上墳化紙掃祭。

  ⑩、冬至 當地多稱“冬下”,為農歷中二十四節氣之一,多在農歷十一日。這天人們多吃餃子,新婚婦女要由娘家返回婆家。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濮陽結婚風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