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該所所長楊純介紹,2005年上半年他到浙江義烏出差,發現當地流傳一種叫做“麥草畫”的工藝禮品。經過了解,不僅義烏、杭州一帶
有這種工藝品,北方的河南孟州也有類似的手藝。當地手藝人介紹,這種麥草畫最初是從烙畫引申而來的。于是他們專門派技術人員到這些地方去考察,將這種新鮮的藝術形式引進到常州。
不過,麥草制作出來的工藝品太過于平面化,工美研究所將這種制作相對粗糙的麥草畫進行了改良,并改用能夠體現立體感的麥稈作為基本原材料。另外,常州留青竹刻精細的雕刻工藝也在麥稈畫的制作過程中派上了用場,現在制作麥稈畫的主力便是留青竹刻大師白士風的得意弟子邵風豐。
通過特殊的技術處理,使麥稈平整、白凈、亮麗,再經工藝師的藝術構思,使用剪、切、刻、烙、貼等工序,創作出層次分明、立體感很強的麥稈畫。在麥稈畫的成品上,甚至連鳥的羽毛、花卉的紋路都能看得清楚。2005年下半年,工美研究所把新創作的麥稈畫拿到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參加展評,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及愛好者的一致贊譽。(殷朝暉)【原標題:工美研究所開發工藝新品 麥稈畫頗受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