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濮陽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濮陽

故宮收藏戶縣農家漢麥稈畫

2013/4/8 18:13:17 點擊數: 【字體:


    麥收后剩下的麥稈似乎用處不大,有人用它來加工飼料,有人干脆把它燒掉,而戶縣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朱順悌,卻用熨斗和烙鐵把這種常人眼中的廢品變成了精美的麥稈畫。如今,老朱的麥稈畫進了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院,還遠銷到美國、日本等國家。

    20年前,朱順悌還是戶縣父慈村一個年輕的木匠。一天,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條新聞引起他的興趣。新聞說,河南信陽的一座先秦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種工藝品是用麥稈做的。愛做手藝活的朱順悌想,兩千年前的人都能把麥稈變廢為寶,而現在的農村人卻把麥稈當成了柴火,真可惜啊。于是,他便按電視上看到的感覺,尋找合適材料,摸索方法,一門心思撲在了麥稈畫的復原制作上。 

    五六年過后,朱順悌終于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麥稈畫。在親朋好友的口口相傳下,美院的師生來觀摩他的制作工藝,老外來看稀奇,旅游部門和博物館等單位也來聯系展示和收藏作品的事。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朱順悌的工作室,這里陳列著百余幅已做好的麥稈畫,一眼望去,金燦燦的一片。內容有大雁塔、戶縣草堂、嫦娥奔月、八仙過海、貴妃出浴、反彈琵琶,還有鄉土民情的描畫等等。記者拿起畫來仔細看,發現這些畫大都是用一條條的麥稈拼貼的,只有黃、黑兩色,雕刻精細,構思巧妙,讓人驚嘆不已。 

    朱順悌說,做麥稈畫時,要從每枝麥稈中取中間兩節半為材料,截裁去結,再將麥稈剖開,用熨斗熨平刨光,根據畫幅大小,制好圖紙黑稿,然后將處理過的麥稈一條條粘在黑稿上,作為畫底子,最后通過剪、刻、畫等工序勾出畫的輪廓,不用任何顏料修飾,而是用電烙鐵一筆一畫地燙、熨、烤、烘。每筆畫都得一氣呵成,并以烙鐵走筆快慢表現出線條粗細。 

    由于麥稈畫別具匠心且富有鄉土氣息,因而受到藝術家、收藏家、工藝品店和博物館的一致青睞。朱順悌等3人創作20多天完成的長2.5米、寬2米的麥稈畫《迎客松》,如今陳列在人民大會堂陜西廳。《富貴滿堂》《冠帶傳流》等畫作,先后被故宮博物院、省民間工藝美術館和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美國圣地亞哥的VITMAX國際公司還和朱順悌簽訂了特許合同,在5年內要壟斷麥稈畫在美國的銷售。【原標題:故宮收藏戶縣農家漢麥稈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無錫日報 2007年06月1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