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兩昊、三苗與微——堯舜及其族群續考之二(2)

2013/4/16 15:52:34 點擊數: 【字體:

下篇 后羿射日

  西王村類型分布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可能是夏后啟從大地灣東進之后創造的!蹲髠·襄公四年》說:“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林庚《天問論箋》疑后羿即后益,那么“因夏民以代夏政”是指益在夏后氏的地區奪取了政權。晉南襄汾陶寺遺址(約當公元前2500年~2000年)正在前一階段西王村類型區域之內,器物特征卻頗似龍山文化遺存,很可能就是“窮石”之所在。

  《史記·夏本紀》述:“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而后舉益,任之政。”傳說皋陶輔助帝舜主管過司法。皋是澤邊洼地的意思,大概皋陶在澤邊做過陶工。帝舜年青時“陶河濱”,或許在那里結交了皋陶,后來皋陶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反映了皋陶的后代生活的區域,英、六、許很可能與尉遲寺類型分布的地區相重疊。估計益就是伏羲族尉遲寺類型居民的后裔,所以有傳說講益是皋陶的兒子。

  《山海經·海內經》言:“少暤(昊)生般(殷),般(殷)是始為弓矢。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域)。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俊即帝舜,在這段話里,帝俊是一個天帝的形象,后羿原本和他在一起。帝舜賜給后羿紅弓白箭,命他扶佑下界的人民。后羿這才離開天庭,因為他憐恤人間的多災多難。羿、殷一聲之轉,可見殷商之殷源于后羿其人。《天問》說“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夷字從大從弓,與《海內經》后羿形象正相合。

  襄汾在《禹貢》九州之首的冀州,《帝舜、〈禹貢〉與玄女》一文已論證《禹貢》為帝舜所作,冀字從北異聲,原與羿字的讀音一樣,后羿既建都于冀州,擴大了當年帝舜的事業,于是就叫他冀-羿,以彰顯他的功績。《天問》中敘商族歷史時說“該秉季德”、“恒秉季德”,看起來季是商族的英雄祖先。季、冀同音,應是從羿轉化而來。冀州之冀又音轉為摯(試聯想伎字,從人支聲),《漢書·律歷志下》講帝嚳的時候說:“……帝嚳……天下號曰高辛氏。帝摯繼之……”,帝嚳也是帝舜,能繼之者當然是后羿了!兑葜軙·嘗麥》云:“……黃帝……乃命少昊請(靖)司馬鳥師,以五帝之官,故名曰。”質、摯同音,說的也是后羿,而靖、冀亦為一聲之轉!妒酚·殷本紀》講湯的先世:“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振、正音近,而正、質意通,故振指的也是后羿。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說“《系本》作核”,其實振并非核(或稱亥,亦即該),而是后羿。

  既然后羿出于契,而契字的意思是用刀刻,這就使人回想起陵陽河、尉遲寺等地大口尊上的刻符來。那么契必定是指公元前3000年前后伏羲族的領袖了,很可能就居住在尉遲寺那里。契字又有契合之意,那是因為伏羲族想通過刻符來契合上天。所以,融、啟、契這三位領袖的命名都不是偶然的,表明在他們生活的年代三個主要的族群都有溝通上帝的強烈愿望,領袖們都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從各族領袖與上帝交通的方式來看,在那個時候,伏羲族文明程度最高,神農族次之,而戎族最野蠻。此外,各族心目中的上帝各不相同,伏羲族是帝舜,戎族恐怕是禹,而神農族大概是高陽。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一段王亥的故事,脫誤甚多,茲訂正于此:“有困(因,殷字之訛)民國。有人曰王亥,托于有易,河伯(畔)僕(牧)牛。有易〈欲〉殺王亥,取僕、!从凇岛,〈王亥〉潛出。為國,名曰搖(殷)民。帝舜生戲(扈),戲(扈)生搖(殷)民。”王亥曾托身于有易氏,幫有易氏在河邊放牛,也就是《天問》中發問的“胡終弊(避)于有扈(易),牧夫牛羊”之事。王亥暗中離開有易,因為潛行才逃得了性命,所以又叫他微,亥、微是一人。微以羿(殷)為旗幟團結伏羲族(即有扈氏,昊、扈可通)建國,是為殷族之始。故微是湯的近祖,不可能是后羿的兒子,《史記》里的敘次有誤,疑原文為“冥卒,子微立。”

  《左傳·哀公元年》里伍子胥引用掌故勸誡夫差:“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后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逃奔有虞……妻之以二姚……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誘豷。遂滅過、戈……”此段少康和微的故事何其相似,我懷疑《山海經》中一部分語焉不詳的情節保存在這里了。杼即予,《史記》記為少康之子,這里似乎是個女間諜;無獨有偶,緡恐怕也是微的父親冥的訛變。“妻之以二姚”似乎暗示有易氏將兩個女兒許配給了微。

  在《天問》里,有易又作有狄;相傳帝嚳之妃簡狄出于有娀氏,當即有易氏之訛,所以有易氏是有扈氏的姻親氏族,微到母親的氏族去避過難。“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避)于有扈(易),牧夫牛羊?”這兩句話看來是說亥牢記祖先后羿的懿德,對父親冥好生服侍,為什么落得個躲到舅家去放牧牛羊?“干協(戚)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意譯如下:戰云密布,不得安生,牛羊怎樣懷上犢子?牛羊體格瘦弱,肌肉松弛,怎樣把它們喂養肥壯?有扈氏牧牛的小子呵,你是怎么在患難中幸運逢上了心愛的姑娘?若不是事先潛出,不在床上,讓刺客撲空,你早已命喪他鄉!亥不知為何得罪了岳父,岳父派人暗殺他,他只得提前找機會帶著妻子財產逃走了。

  “恒秉季德,焉得夫樸(仆)、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昏微遵跡,有狄(易)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后嗣而逢長?”恒應是微的弟弟,負子也應是他的兒子。意譯:若說恒也不忘祖先后羿的懿德,為什么貪圖哥哥的仆婢、牛羊?為何恒跑來千方百計分這上天的恩賜,微卻厚待他,使他不空著手回來?晚年微沿著舊路興兵,有易氏驚恐不安,為何就在這當口眾鳥集于酸棗叢上,那不肖之子趁留守之機恣意尋歡?紅了眼覬覦已久的弟弟也違反了倫常,進而一不做,二不休,謀害了哥哥微?為什么恒詭計多端,奪了哥哥的位子,卻見他一代代后嗣綿長?(恒字取義于長久。)

  又疑冥是帝舜之父瞽叟的原型(冥、瞽意思相近),恒是舜弟象的原型。冥在恒的攛掇下將亥趕出家門。亥在外有了財產、妻室,回來以后,恒又使詭計害他。亥的兩位妻子本不知其名,在舜的故事里卻變成了堯的女兒娥皇、女英,這多半是由女媧(娥)一名分化來的。唯掘井活埋一事可能是真的,帝舜如果反抗拔齒、扁頭等陋俗,必定會遭到敵視和迫害,但他的父親不一定那樣狠心腸。

  上面引過的《左傳·襄公四年》把后羿扯進編造的少康故事中來,書中數落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用寒浞……以為己相。浞……愚弄其民,而虞(欺哄)羿于田(打獵)……殺而亨(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此處冥變成了有夏之臣靡,出奔者也是他。

  《史記·夏本紀》載夏后氏世系:“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之前三康中,太康、中康都是昏君,一個失國,一個聽任臣子湎淫,那么康字應為貶義詞。康為糠之本字,這里是粃穅的意思,故少康中興一事當屬虛構。啟、予遠隔千年,其間不可能只有四位君主,故三康當為三個惡濁時代之代名詞,三康之名估計是商代為了編排夏族而取的。

  孔安國說太康“盤于游田,不恤人事,為羿所逐,不得反國”,大概是真的。把太康的作為挪到驅逐他的后羿身上,就有了后羿“不修民事”的斷語?装矅忉尅段遄又琛罚“太康五弟與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這竟成了《天問》中“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射殺河伯,搶走河伯之妻洛姬)神話的素材。按古人命名習慣,帝相之名不會是隨便起的,自必有其特殊含義,和《左傳》對照起來便恍然大悟了,原來帝相乃是中康之相,寒浞和澆竟變成了掌管歷法的羲、和。浞之與澆,不正是湎淫的意思嗎?而《天問》“惟澆在戶,何求于嫂”可能是襲用了恒“眩弟并淫”之事!短靻枴“馮珧利決,封豨是射”演變成了“生澆及豷(豨)”、“后杼滅豷于戈”,用以證實少康功業遠勝后杼,完成少康中興的虛構!短靻枴“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成了“殺而亨(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情節的來由!短靻枴“浞娶純狐,眩妻爰謀”原先可能是說浞和純狐夫妻倆設計害死了中康,而后變成了害死的是后羿,“何弈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再變成“殺而亨(烹)之”、“浞因羿室”。在流傳中純狐又成了后羿的妻子姮娥,和不死藥“不能固臧(藏)”聯系起來,成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此外,“往征”寒浞的胤國之君變成了有鬲、有仍,《天問》中少康歡會、逐犬的故事(“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數句)被完全略掉了,等等。

  以上考證是為了澄清有關后羿的史實,也把湯的近祖微(亥)的事跡作了鉤陳。自承夏人之后的周人偽造、串混、刪改了許多史跡,現在必須一一予以糾正。三康之事只有太康失國或許是后羿造成的,但這正是后羿的功業之一。《山海經·海外南經》敘:“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虛(墟)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鑿齒就是逼迫伏羲族拔齒的蚩尤的后代,即夏后氏。所謂“因夏民以代夏政”、“太康失國”所指即此。但鉏、窮石、有窮之名多半是周人為了丑化后羿造出來的。

  其實,后羿不完全是“因夏民以代夏政”,這不過是其功業的次要方面,他的主要功績乃是“彃日”!短靻枴穯柕溃“羿焉彃日?烏焉解羽?”后羿怎樣射下那天上的太陽?金烏怎樣散開羽毛墜下云霄?前面說過,神農族自認帝高陽之苗裔,故后羿射日的神話隱喻了后羿戰勝祝融的勢力。也就是《史記》說的“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之事!短靻枴酚謫枺“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黑水在川西,三危在汶川一帶,以多發地震,故名!渡胶=·海內南經》述“巴蛇吞象”異聞,亦指明“蛇吞象”之事在今四川。

  1995~1999年,成都平原上發現、試掘了一批古城遺址,年代在距今4500~4000年左右,其中新津縣寶墩村的古城時代較早,測得數據為距今4405±95年。后羿在公元前2500年~2400年間將神農族之一部分趕到了三危之地。漢揚雄《蜀王本紀》說第一位蜀王叫蠶叢,疑叢是重黎之重的訛變,《山海經·海內經》記:“西南有巴國。大暤(太昊)生咸鳥,咸鳥生乘釐(重黎),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乘釐即重黎。至于為什么以蠶冠其名,只要聯想吳地從驩頭到蠶神馬頭娘的演變,就可知道那是因為古代蠶桑業在兩地都是重要產業的緣故。明代曹學銓《蜀中名勝記》說,汶川、灌縣一帶多有“蠶崖關”、“蠶崖石”、“蠶巖市”等地名,汶川、灌縣一帶正是三危之所在,則“遷三苗于三危”已可證實是神農族之被驅逐到川西地震帶了。而“以變西戎”是指神農族和先來此地的戎族毗鄰而居。葛維漢的文章《羌族的習俗與宗教》收錄了羌人的傳說,內中的GuLa即戎族(鯀),TzuLa即伏羲族(冀、摯),Jung即神農族(荊,沮水、漳水均發源于荊山)。

  后羿定都于山西襄汾,王朝的中心區域在崇山周圍的汾、澮河三角洲地帶。在后羿的時代,以朝貢貿易為基礎的天下體系已經建立,帝舜一千年以前的構想成了現實。在陶寺遺址的大、中型墓葬中,出土了來自各個族群的珍品,有伏羲族龍山文化的,有戎族陜西龍山文化的,有神農族及南岳系屈家嶺文化的和揚州系良渚文化的。在一座王者墓(3015號)里,見到了成束的石鏃和骨鏃,單石鏃就有111件,我推測這就是后羿埋葬的地方。他曾經挾著“彤弓素矰”,雄姿英發、“插羽破天驕”,“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國學網 2008-08-20 作者:余畫洋
0
下一條:柳子戲近現代流布綜考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