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chéng
【成姓起源】
成氏即為郕氏,分別見于《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古代“成”字與“盛”字通。“成伯、郕伯、盛伯”為同一人。西漢《急就竟》列為漢代常見姓氏之一。
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代有季戴受封于郕邑(在今河南省范縣西濮城北),其后以邑為氏,亦為成氏。
周武王分封王族季戴于郕邑(今河南范縣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國。在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郕國被衛(wèi)宣公姬晉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氏,其中就有人去邑為成氏,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國(在今山東省字陽縣東北),其后有郕氏,或去邑旁為成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fā)封其弟、周文王第六子叔武于郕(今山東寧陽),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國。周莊王姬佗十一年(公元前686年),被齊襄公姜諸兒所滅,其后代遂以國名為姓氏,后有的去邑為成氏,世代相傳至今。
3.出自羋姓,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shí)楚國君主若敖有公子字成虎,其支孫以王父(祖父)之字為氏,即成嘉、成熊、成得臣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