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濮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濮陽

濮陽蘇氏明朝修的族譜保存至今 已歷經(jīng)29代

2015/7/22 13:58:53 點擊數(shù): 【字體:

濮陽蘇氏明朝修的族譜保存至今 已歷經(jīng)29代

濮陽蘇氏除了排出十多本《蘇氏家譜》,并用視頻展示蘇氏的歷史脈絡(luò)

  □記者張曉東實習(xí)生黃凱琳文圖

  你聽說過“黨項”這個姓嗎?你看過上溯600多年的族譜嗎?7月18日,由《大河報》與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聯(lián)袂舉辦的“中原論譜”活動,走進濮陽,與這里的姓氏宗親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各地姓氏宗親零距離地探究譜牒文化,這不是第一次,7月3日,“中原論譜”活動就走進南陽,與當(dāng)?shù)氐母鱾姓氏宗親共同探討姓氏源流、縱論譜牒變遷、交流根祖文化……

  南陽篇

  全市現(xiàn)存姓氏達730多個


  由《大河報》與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聯(lián)袂舉辦的“中原論譜”活動,于7月3日走進南陽,在南陽市圖書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

  南陽,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姓氏文化底蘊厚重。南陽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百家姓中的鄧、龐、謝、姬、康、丁、申等姓氏均發(fā)源或者望出南陽。目前南陽市現(xiàn)存的姓氏有七百三十多個。南陽的姓氏宗親在保存本姓氏的族譜,修撰自己的家乘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開幕式上,南陽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馬秀銀對這次活動表示了熱烈歡迎:“‘中原論譜’走進南陽活動的啟動,是對南陽市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支持。這次活動,獲得了南陽市姓氏文化研究會,《南陽日報》、南陽市電視臺、南陽市圖書館,南陽市檔案館的通力合作。南陽市目前有十多個姓氏文化研究會,他們在整修族譜,追根尋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盛世修典,已經(jīng)成為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中原論譜’活動,就是迎合了時代的要求,符合國情民意的一個創(chuàng)意活動。”

  在“中原論譜”走進南陽的活動現(xiàn)場,南陽民俗文化研究會會長、國家一級作家秦俊先生,為到場的姓氏宗親做了主題演講。秦俊先生用深厚的歷史知識,講述了南陽的悠久文化和諸多姓氏發(fā)源的典故。從鄧姓起源于南陽到習(xí)姓在南陽的發(fā)展以及向外的播遷歷史,從丁氏在韓國的影響到莊姓和嚴姓本為一家的掌故……秦俊先生的滿腹經(jīng)綸和旁征博引博得參會聽眾的熱烈掌聲。

  族譜編出新“花樣”

  在“中原論譜”現(xiàn)場,前來參會的姓氏宗親們顯示出特有的熱情,趙敬高老先生就是參會人員中的一個。今年79歲的趙老先生家住南召,1998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用手中的筆,進行寫作。這些年來,他除了編寫家鄉(xiāng)《南召縣一峰山趙氏宗譜》之外,還編寫《箴言民趣集》和《賢文史詩選》等書籍。

  南陽的姓氏宗親,在編纂族譜家譜方面有著自己的心得和經(jīng)驗,比如南陽油田的退休教師方恩鐸先生曾經(jīng)參與編纂《南陽方氏譜系通覽》。他在編修族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方法增加編撰人員的諸多困難,而在族譜上查找每一位宗親的內(nèi)容,也需要費很大的氣力。

  方恩鐸就在編纂時使用了字典式編譜法:世系樹分為若干個單元,各單元獨自編號,每個單元按編號順序印制在印刷頁上,這樣編纂出的族譜具有迅速查閱的優(yōu)勢,整體感非常強。在會議現(xiàn)場,方恩鐸先生的字典式編纂法引起了各個宗親的濃厚興趣。

  研究新式編纂法的還有來自西峽縣的白玉先生,他主持編寫了一部《中華白氏族譜》,把從遠古時代的白氏始祖起源到唐代的所有的譜系,匯編一起。尤其是西峽縣近三百年來的白氏的血緣關(guān)系的承續(xù),在譜牒顯示完整。

  白玉先生自豪地說,他在編纂白氏族譜時,用數(shù)學(xué)法解決裝幀和表述上的難題。比如姓名:18,白愛武,接下來是12—11—2。18表示白愛武在同族兄弟中排行18;12代表白愛武的父親是第12代,11是其父排行第11;2表示白愛武是次子。因為白玉先生編寫族譜的思路獨到,構(gòu)思新穎,信息量極大。他的編纂方法已經(jīng)被南陽市12家宗親機構(gòu)編寫家譜時所采納。

  濮陽篇

  匯聚族譜里寶貴的精神財富


  7月18日,由《大河報》社和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研究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濮陽市文聯(lián)承辦、濮陽市美術(shù)館和濮陽市書畫院協(xié)辦的“中原論譜”活動走進濮陽,和這里的姓氏宗親展開面對面的交流。
  在開幕式上,曾在濮陽市工作多年的“中原論譜”組委會主任葛紀謙說:“家譜文化與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從多個方面彰顯出中華民族的文明。‘中原論譜’走進濮陽,和濮陽的宗親組織進行對接,相互之間進行族譜家譜交流,就是要把族譜家譜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匯聚到一起,作為姓氏研究的平臺。”

  濮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王濮方也對“中原論譜”來到濮陽活動給予了熱烈歡迎:“這對于下一步濮陽的姓氏文化研究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濮陽既是一座嶄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希望這次活動能將濮陽的姓氏文化研究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面對熱情的濮陽人,《大河報》社副社長劉書志說:“剛才在展覽室內(nèi),感覺到濮陽人對文化的激情,看到觀眾對譜牒文化的興趣。眾人的議論和點評,就是對這次活動的肯定。”

  明朝修的族譜保存至今

  濮陽是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fā)源于此。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jù)此命名濮陽為“華夏龍都”。

  濮陽的姓氏文化研究者眾多,數(shù)百名宗親很早就來到會議現(xiàn)場,互相交流學(xué)習(xí)。今年63歲的蘇銀奎這次一口氣排出了十多本《蘇氏家譜》,引得眾多宗親蜂擁觀看。他還別出心裁地帶來一臺視頻播放器,不停地用這種高科技玩意兒展示濮陽蘇氏的歷史脈絡(luò)。蘇銀奎說,濮陽蘇氏一族從1368年至今,已歷經(jīng)29代,“我們的族譜最早是嘉靖年間修的,到現(xiàn)在也好幾百年了,就沒有斷過”。

  來自柳屯鎮(zhèn)楊什八郎村的楊學(xué)景帶來了兩本發(fā)黃的手抄本族譜,紙頁很多粘連在一起,讓人感嘆年代久遠。根據(jù)楊氏族譜顯示,這一支楊氏居然是在歷史上消失了的黨項族后裔。楊家的一世祖唐兀臺歸順蒙古之后逝于兵營,二世祖唐兀閭馬后來定居在楊什八郎村,并改姓楊,其后代一直定居在濮陽一帶,至今已經(jīng)歷經(jīng)28世。

  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國被成吉思汗的蒙古政權(quán)消滅,而元朝最終被明朝取代,黨項族的后裔和蒙古族后裔,都定居在了濮陽,當(dāng)這兩套族譜都展示在“中原論譜”的現(xiàn)場時,其背后所折射的家族命運和王朝更迭,令人唏噓。

  來自范縣的吳成斌先生則帶來了《濮郡吳氏家乘》,上面赫然顯示著吳氏家族的一位名人:吳佩孚。“我們這個族譜是1920年修的,那個時候吳佩孚已經(jīng)是直系軍閥首領(lǐng)了,因此修譜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族譜中記載,他是濮郡吳氏的第十八世。”

  在濮陽活動現(xiàn)場,不少老族譜、家譜第一次公開展示,很多歷史上的名門望族被更多的人熟知。“中原論譜”走進各個地市,掀起的不僅僅是當(dāng)?shù)刈V牒文化研究的熱潮,更促進了當(dāng)?shù)刈V牒文化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學(xué)習(xí)。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