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黃水河這條河水勢很大,正常年景,河水川流不息,河兩岸土壤肥沃,可種植農桑,引水灌溉,是人們理想的居住之地。黃帝聯盟的一些部落住在這里。有一年,幾個月滴雨未下,莊稼旱死了,河水干枯了,人們生活用水也沒有了?吹竭@情況,黃帝焦急萬分。他一邊組織人到遠處運水,一邊沿河谷向上游尋找水源。一天,黃帝來到一個山澗,發現有一片巖石濕漉漉的,布滿了青苔。黃帝非常高興,馬上召集一些首領商議,開掘這個水源。
眾首領聽到這個消息,立即挑選精壯勞力來到山澗,一起掘土鑿石,挖了一個方圓一畝大的坑。農歷三月初一,鑿到巖底,有幾條石頭縫向外冒出泉水。黃帝用粗木頭做成兩根尖樁,并用石頭從兩端打入水穴,再指揮大家把一根大樹干別在木樁之間,一聲令下:“推!”只聽一聲巨響,石底開裂,泉水“嘩”的一下噴涌而出,形成了兩條兩丈高的白色巨龍,猶如下了一場暴雨,泉水立即充滿了大坑,并從缺口流出,順著山澗向東南流入溱水河。從此,這大坑被稱作“雙泉潭”。
從此,這條河川流不息,再也沒有干過。每年三月初一,群眾都到這里慶祝,后世建了一座玉泉廟,供奉黃帝神像,就有了三月初一廟會。為了紀念黃帝的功德,人們把這條河叫做黃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