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坂“雕藝之家”展廳內,一尊尊雕塑形態各異,吸引觀賞者駐足。(陳靈 攝)
本報訊 (記者晏琴 實習生陳靈 通訊員劉繼順 黃建安)入行20多年的銀興木雕工藝有限公司負責人倪銀峰,近幾年一直在專心做一件事情,通過不斷推出創新作品來提高自有品牌的辨識度,但影響力卻遠遠不夠。
和倪銀峰一樣,在泉州,許多木雕企業從業者均有同樣的困惑。“五個指頭抵不過一個拳頭。”正是深諳這樣的道理,近日,由188家木雕企業(其中8家為臺資企業)組成的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雕刻藝術協會,旨在促進行業聯合,走集約經營、集團化發展的道路,通過打響區域品牌進一步帶動企業品牌發展。
發揮龍頭優勢 組建企業集團
“提起國內的木雕,許多人馬上會聯想到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等,但其實張坂木雕從唐朝時期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以上塘村為首,張坂有60多家規模以上雕藝生產企業,從業人員已達2萬多人,出現了黃泉福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坂雕刻藝術協會會長陳陽秋告訴記者,然而張坂木雕的傳統優勢并未形成產業優勢,由于缺乏集約化發展,整個產業呈現產值不高、規模欠缺的特點。
“隨著木雕產品從原來的佛像到工藝品化,客戶群向大眾消費群體延伸,整個產業的競爭也逐漸趨向品牌競爭。”銀興木雕工藝有限公司負責人倪銀峰表示,但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自己發展品牌還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能將區域品牌、產業品牌建立起來,更有利于企業發展。
對此,協會已經有所規劃。“將組建一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層,相關企業為半緊密層,個體私營戶為松散層的雕藝企業集團,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擴大影響,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發揮九龍工藝等龍頭企業優勢,帶動產業整體發展。”陳陽秋表示,國家級“張坂木雕”地理標志已于2012年12月9日正式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獲批。屆時通過企業集團運作,無疑將進一步增強“張坂木雕”的市場競爭力。
豐富產品品類 合力承接訂單
對于區域品牌的帶動力,我國臺灣地區的苗栗縣三義鄉早已嘗到“甜頭”。“三義鄉本地人口只有1萬多人,每年卻能創造200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40多億元。”張錦鵬上世紀90年代便從臺灣苗栗縣到泉州開木雕廠,此次他也加入了雕藝協會。他告訴記者,“三義木雕”的產品轉型和平臺效應是其成功關鍵。品類已從傳統佛藝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具、家居擺件等,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個性定制。同時通過成立木雕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活動等,擴大區域品牌影響力,發展旅游產業,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到此觀光。
“產業轉型,產品的提升以及內涵的豐富是核心內容。”圣豐木雕工藝品廠負責人黃錦良表示。在張坂鎮“雕藝之家”展廳里,記者就看到上百件展品陳列其中:彌勒佛神態各異,馬超、張飛、關公等人物雕刻栩栩如生,虎虎生威、金鼠臨門等生肖雕刻各具特色,一尊手提籃子頭戴斗笠的惠安女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據介紹,拓展園林古建、現代家具、雕藝旅游小件等生產領域,將是接下來延伸產品線的重要方向。“以園林古建為例,可以以企業集團身份去承包一些寺廟工程的單,包含了佛像、建筑雕刻等一些與木雕相關的環節,一個工程下來的體量要比各家自己去接零散訂單的生產量大很多,效益也高出數倍,大家還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分工合作。”陳陽秋表示。【原標題:以品牌帶動企業發展 傳統雕藝業將現“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