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公園位于滎陽市市區東部310國道和中原西路之間,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以李商隱墓地為依托,以中國傳統園林特色為基調,以李商隱詩歌文化為背景,十步一景,景中含詩,體現了滎陽的人文歷史特色。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生于公元812年,死于公元858年,終年46歲。他的原籍在懷州河內,也就是現在的沁陽縣,祖輩遷居滎陽,李商隱在滎陽出生,死后就葬在滎陽檀山原,是個地道的滎陽人。
李商隱的詩作文學價值很高,與杜牧合稱“小李杜”,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排名第4。大詩人白居易晚年特別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開玩笑地對李商隱說:“希望我死后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后來李商隱的兒子袞師出生,李商隱還特地為他取小名叫“白老”。
雖然李商隱的一生就像他所在的那個晚唐一樣風雨飄搖,但他的詩歌成就卻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顆珍寶。在李商隱墓區四周有130米的詩墻,詩墻上刻的都是詩人非常有名的作品。
公園內的青鳥苑廣場之名源于詩人的名句:“曉鏡但愁去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廣場上的雕塑名為青鳥傳音,傳說蓬萊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青鳥則可以將思念之情帶給朝思暮想的人。青鳥雖靈,只能傳音,親身到李商隱公園,解讀優美的詩歌,體味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