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鄭州

以筆跡學方法重鑒祝允明

2013/3/30 10:31:16 點擊數: 【字體:


    對于書畫的鑒賞,歷來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尤其是鑒定中國古代書畫,更是舉世聞名的“老大難”。香港學者林霄先生靈機一動,提出了“以筆跡學方法重鑒祝允明”設想,并付諸實踐。他的這一新奇舉止,不僅令人們眼前一亮,更讓我們覺得頗有道理,在期望他能夠取得更大進展和更多成果的同時,我們更想知道的是他采用了什么樣的“秘密武器”?

筆跡鑒定的關鍵是建立標準

林霄先生的講演,是在本報和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聯合舉辦的“博物志沙龍”第二場活動中開講的。在開始洞悉林先生是怎樣鑒賞祝允明的書法以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明代才子之一的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熟悉中國書法歷史的人都知道,祝允明是我國明代的大書法家,才藝多能,要想把他的作品真偽搞得水落石出,并非易事。其難點有四:首先是祝允明的書法藝術“面目多”,小楷、中楷、行書、小草、狂草、章草,幾乎樣樣精通,而且他還具備了超強的模仿能力,仿米芾、蘇軾的法書,其功力足可炫技;其次是“偽作多”,不僅作偽年代較早??我們現在看到最早的偽作出現在1561年,也就是祝允明去世35年以后,而且數量更是數不勝數;再次是祝允明一生學習刻苦,不斷探索,筆法變化多。第四,不關祝允明本人的事,而是我們后人看慣了偽跡,往往受了先入為主的誤導。林霄也說,“祝允明大概是500年來被誤讀最深的偉大書法家。晚明贗品泛濫,‘俗手’的偽作誤導了人們對他的歷史評價。”困難雖然很多,但是林霄顯得蠻有信心的樣子,“現今時代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都有利于重新清理歷史疑案。因為圖像資料豐富,有許多古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也需要重新鑒定,祝允明就是其中一位。”他說。

林霄是怎樣把“筆跡鑒定學”這一成熟的顯學,引進書畫鑒定的呢?他介紹說,“為什么我們可以把筆跡學用于古代書法鑒定?原因是:筆跡鑒定是根據物證字跡來確定其相應的書寫動作習慣性存在的,并據此判斷其是否能夠進行‘人身同一’認定的。現有理論認為,書寫習慣綜合具有特殊性,是認定同一書寫人的科學基礎。筆跡學可用于司法認定,所以在書法鑒定可以形成有效的證據鏈。”

“筆跡鑒定學”用于書畫鑒定實踐,其最核心的基礎就是建立鑒定的標準。這也是最關鍵的一環,若標準不對,一切鑒定結論都是無效的。建立標準更要客觀,決不可輕易聽從前人的論斷。

關于祝允明的書法真跡標準,臺灣學者傅申先生在《祝允明問題》一文中使用了三種建立真跡標準的方法:第一,祝允明作品有同時代人的題跋,且書于同一張紙上,或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當然,同時代人的筆跡當無疑義。

第二,祝允明的題跋,題寫在其他人的作品之上,并且前后有同時代人題跋互為印證,而且是書寫在同一張紙上,或者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鈐于另紙之間。

第三,有同時代人所刻的碑帖為輔證。

在傅申先生的基礎上,林霄又加上第四個要求,即,當發現有兩件以上作品不同,卻有著幾乎相同的跋文、署款,并且相同的書寫日期,此必有一偽或者皆偽,以書法水平高者,而且題款內容與實際狀況相符者為真跡,有不相符之“硬傷”者為偽跡。在這種情況下,偽書的確認,同時也反證了真跡。

林霄是怎樣開展鑒定的工作呢?他為我們描述了利用“筆跡鑒定學”來鑒定書畫的工作步驟:

第一步,鑒定作品紙張、筆墨是否符合時代標準;

第二步,鑒定書寫內容是否符合文學性以及描述的真實性;

第三步,檢視書法的布局章法、書寫速度是否與標準相符,并檢驗是否有偽裝性筆跡;

第四步,擷取待鑒定書法個別單字或字組,與標準件中“高價值特征字”進行比對。找出真偽兩組標準的特征字,就可以掌握真偽的特點,判定部分待檢視作品。林霄說,“所謂筆跡學所說的“高價值特征字”,是指‘特征在一定人群中的出現率,被共同擁有的對象越少,不同對象的筆跡中重復出現率越低的特征,特定程度越大,鑒定價值就越高。’對于真、偽兩組都可以找出各種高價值的特征字。”

林霄欣慰地說,“我們現在來重鑒祝允明的書法,有很多優勢,比如,可參照的樣本較多,海內外博物館資訊圖像很豐富。再比如,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不少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比如傅申、劉九庵、蕭燕翼、戴立強等專家都有研究祝允明的專題。”

林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區分出兩類祝允明的書法:一類是上海博物館所藏祝允明《前后赤壁賦》、北京故宮藏《歌風臺》、臺北故宮藏《箜篌引》、貴州博物館藏《登太白酒樓與寄施湖州》、南京博物館藏《春日醉臥》等卷;另一類是上海博物館藏《秋夜宿僧院》、北京故宮藏《太湖》、江西婺源縣博物館藏《寫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閑居秋日》等卷。他說,“若將這兩類草書并列,則可發現這兩類草書的筆法、結字、氣韻明顯不同。”

疑似“造假者”的韓世能

有趣的是,林霄在研究祝允明的書法時,還真的破了個歷史舊案,居然捉到了一個“造假者”,這個人就是韓世能。

韓世能(1528?1598),明代官員、學者,字存良,號敬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選庶吉士。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在翰林院時曾得到他的點撥。林霄說,“韓世能被疑為偽作者的幾個理由是,首先,他是蘇州人,有較大機會接觸到同為蘇州人的祝允明的作品;其次,從時間上看,1561年祝允明最早偽作出現之時,韓世能33歲,家境貧寒至40歲方中進士;第三,韓世能一生都從事書畫收藏和買賣,這與他的官奉不成正比;第四,韓世能此人人品有缺,其在吏部左侍郎任內被以貪瀆罪名彈劾下臺回鄉;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其結字筆法與偽祝允明字跡高度相似。”

但是,林霄的破案有點勉強,最多也只能說韓世能有作案的嫌疑,并沒有鐵證,遠不能斷案。林霄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說“由于韓世能的樣本不夠多,上述分析不能作為最后的結論,畢竟是四百多年的陳案,不是那么簡單就能破的。”

客觀地看,林霄“以筆跡學方法重鑒祝允明”,其方法是在中國傳統書畫鑒定方法基礎上的再深入,算得上是再發展,或者說是繼續析分和量化??在中國傳統的書畫鑒定理論中,核心也是要建立起標準,即稱基準作品,然后依據其時代風格、個人藝術特點等進行書畫鑒定,所以說,林霄先生談的筆跡學方法,其本質與中國傳統方法相比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但是,我們仍然應該為他喝彩,因為歷史每前進一步,就需要無數的人為之不斷地探索。【原標題:以筆跡學方法重鑒祝允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政協網 時間:2012-12-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