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華的山水畫,滿紙云煙,大氣磅礴,他筆下的太行山,蒼茫深邃,清寂幽深,山嶺逶迤不絕,密林生機盎然,草木榮枯,飛鳥去還,一派輝煌絢爛之后重歸靜寂的大美景象。欣賞著這樣激蕩魂魄、靜滌心靈的丹青妙品,我的身心如同飛燕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間穿行,心悅誠服的接受雄渾厚重的大自然的洗禮。
許文華癡迷于太行山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驚嘆于太行山變幻無窮的瑰麗美景。廿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八百里太行山的千巖萬壑,他把個人的生命和才情融入厚重蒼茫的太行山。他與太行山朝夕相處,獨倚怪石,靜對深山,觀云卷云舒,看山色空濛。太行山旖旎的景致,淳樸的人文風情滋養了他的創作才情,他把藝術才情和創作激情奉獻給這座神奇的大山,用墨筆渲染并融入生動鮮活的色彩,展現出太行山云壑茫茫、松陣深深的山水氣象。胸中有丘壑,筆底顯崢嶸。在他的筆下,太行山的山石草木,小橋流水、村舍人家,具有了生命的律動,成為千萬年來生生不息的象征。
許文華幼稟異賦,弱冠風發,負笈求學,書畫精進。親炙于著名畫家羅鏡全、吳建潮二先生門下,朝夕深研,十載求索,積淀藝術噴發的學識和膽識。他遠汲李成、郭熙,近取石濤、石溪,形成了自己蒼茫雄渾的筆墨語言,開創出意境清新、雋永靜謐的密體山水面目。墨發五色,筆生萬物。他一管在手,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文思超逸,水木清華;生氣自展、墨氣氤氳。他主攻山水,其花鳥勾勒精工,敷色秾麗;萬萼春深,百色凝香;筆墨靈動,淡逸雋永;風華獨絕,不讓同道。
許文華長發美髯,為人磊落豪爽,頗具剛雄豪宕之氣,是狷介自信、豪拓放逸的性情中人。他博覽群書,廣聞強識,文思超邁;口詠華章,詩文滔滔;空谷幽音,天籟流觴。他閑來弄文,至真至純的文章里,涌動著重情重義的浩蕩才情。一時興起,他能來一段劉忠河或李雪健,把那股蒼勁渾厚、收放自如演繹得酣暢淋漓;他與醫者談岐黃之術,共話《黃帝內經》之精妙,讓老中醫為之側目。他據于德,依于仁,俯仰自得,恢宏曠達,乘萬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相往還。
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許文華是中國第六屆山水畫金獎獲得者,國家一級美術師,是中國山水畫壇上頗具影響力的實力派畫家。許文華在山水創作中,充分發揮枯筆和焦墨的特性,追求“干若秋風、潤如春雨”的空靈境界,用枯筆焦墨交融的筆墨勾畫出豐腴靈潤的境界,他用樹木的密集映襯太行山的疏朗俊逸,用淡墨的靈潤反襯焦墨的蒼茫老辣,從而展現了太行山雄峻澹然的偉岸風骨。
許文華十年奔波,行遍太行。他寫生的畫稿記錄著太行山的四季風情變幻,他描摹著太行山氣勢如虹、撼人魂魄的巍峨太行的山水氣象,他的創作才情如長河巨浪、洶涌澎湃,幻化成創作百米長卷《太行豐碑》的強烈愿望。將太行山上的不朽的英雄人物和傳奇故事,和太行山的瑰麗山水與厚重人文融為一體,繪制成一幅跨越千年歷史的宏偉畫卷,他用手中的畫筆為太行山樹一塊可傳千古的歷史豐碑。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許文華志于道,游于藝,孜孜矻矻,上下求索,鍥而不舍,技藝日高。我相信他會用如椽大筆繪制出氣勢如虹、撼人魂魄的山水長卷,我期盼著許文華開創出更為波瀾壯闊的國畫山水面貌。(傅世楨 許廣春)【原標題:文思超逸 水木清華 ——許文華山水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