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原名大周山,因千尺塔在此山頂而易名,海拔544.9米,位于鄭州西南45公里滎陽市賈峪鎮陰溝村。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趙禎詔聘朱家峪(今朱腦村)中的曹家女兒入宮,次年將其封為皇后。因都城汴梁到滎陽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宮廷禁律嚴格,曹女寢食不寧、憂心忡忡。仁宗為解皇后思鄉之愁,傳諭在朱家峪砌筑千尺塔、在宮內修建望鄉樓。因屢建屢毀,不少官員、工匠被殺。無奈,改址陰溝村山頂。因山路崎嶇、運料困難,所用磚瓦皆由羊群馱運。完工量之,從山腳到塔頂恰巧千尺,千尺塔之名則從此傳開。因此塔為曹皇后所修,所以又名曹后塔。
千尺塔建于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4年),六棱,七級,磚質,凈高15米,底邊周長16米,由下而上逐層收斂。每層南面辟拱形券門1個,每角置仿木斗拱1朵。塔檐用七層迭澀、五層返失澀勾砌,全出平座。頂部呈六棱攢尖狀,四周以“鉞佛寨”護圍,磚石壘砌,墻厚兩三米,墻高四五米,東西長400米,南北寬150米,東南西三面辟圓形拱門,東、西門額各鑲嵌清代咸豐年間所刻石匾“鉞佛寨”三個大字,寨內除千尺塔外,尚存古寺1處、斷碑2通、殘佛3尊,另有明嘉靖、萬歷和清順治、康熙、乾隆等年間石碑6通。
呼雷石,位于塔北不遠處,若用卵石在上面摩擦轉動,能發出如雷貫耳的隆隆響聲;潤筆泉,位于山南側巨石旁,水淡黑。傳說曹皇后勤勞善良、酷愛文墨,因頭臉長瘡,被嫂嫂驅至山中牧畜,她常用此水練字并洗患,久之,出落得如仙女一般。
寫字崖,位于潤筆泉東南6米許。上有石紋,用濕巾擦拭,可見字痕,傳說曹皇后常在此練習書法。
二仙洞,位于“鉞佛寨”東南200米的峭壁上,由西側沿懸欄行10米可達,幽深、香火旺,洞側萬丈深淵,不少人搖首止步,前往者多為勇夫。
牧豬泉,位于山東南側山崖半壁處。傳說曹皇后小時候常在此放牧。一天烈日當空,豬渴難耐,狂叫不止,曹皇后即指此處說:“渴了就往下拱。”豬奮力拱去,果然清泉出現。至今泉水常年不涸。
星月石,位于牧豬泉上行不遠處。石板龐大,平展如鏡,因上面斑塊累累且酷似日月星辰而得名……
塔山已于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標題:鄭州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