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坡,因有京兆王墓而得名,位于鞏義市夾津口鎮(zhèn)南部山區(qū),現(xiàn)名臥龍村,北距鞏義市區(qū)20多公里,有盤山公路可達。
墓坡最高點臥龍峰,是太室山西段主要高峰,海拔1440米,也是鞏義、登封的分界。站在臥龍峰上,東看5公里外的嵩岳主峰峻極峰(海拔1492米),重巒疊嶂,云霧繚繞;南瞰法王寺佛光梵音,登封城區(qū)宛若棋盤;西眺偃師碧野,河川田園匯成一幅水墨畫;北望鞏義直至邙嶺,岡巒起伏,村鎮(zhèn)隱現(xiàn)。臥龍峰南坡,受嵩山大斷層的影響,險峻陡峭,壁立千仞,巉巖怪石隨處可見;而峰北坡度舒緩,林深谷幽,原始野木根盤枝聯(lián),蒼松翠柏遮天蔽日。緊挨松樹林邊沿,有一座廟宇,名安陽宮,倒也香火旺盛。廟前是一片數(shù)十畝大的平坦如茵的芳草地,常有黃犢白羔悠閑吃草,情趣盎然。這兒就是京兆王當(dāng)年出家的中頂寺所在地,人稱殿坪。
京兆王,北魏景穆帝之孫,原名元大興,又名拓跋大興,法名僧懿。他雖為帝室之胄,但看破紅塵,愿脫離宦海,洗盡奢華,遁入空門,十幾次上表,始獲孝文帝允準。孝文帝崇信佛教,派工匠赴嵩山重修中頂寺,完工后,施帛兩千匹,命太子護送京兆王上山。王爺出家,由太子攜妃親送,儀仗浩蕩,氣派非凡,從洛陽出發(fā),途經(jīng)鞏義。今鞏義魯莊鎮(zhèn)的王道嶺、車園村、圣水村,以及臥龍村南面的太子溝等地名均來源于此。中頂寺既為敕修,從“殿坪”之名可知一定規(guī)模宏大,殿堂輝煌,但歲月滄桑,今已無存,僅以不太氣派的安陽宮代之。京兆王于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圓寂,葬于臥龍峰之巔,今墓冢尚存,高約20米,陵區(qū)占地2000平方米。墓坡、臥龍村之名均由此而來,而“臥龍”似乎比“墓坡”更文雅一些,故今采用。
臥龍村近些年已將墓坡開辟成了森林生態(tài)觀光區(qū),稱嵩北林海或嵩陰公園,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以“高、幽、爽、險”為特色,群峰疊起,綠林蔥郁,飛瀑流泉,氣象萬千,四季風(fēng)光迥然不同。進入園內(nèi),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隨處可見,如石樓、劍劈石、娘娘床、賞嵩亭、安陽宮、京兆王墓、搠刀泉、擠掉孩兒、登天梯、玉柱峰、山頂榆林、森林浴場、原始林海等。來到這里,只要不怕攀爬,可觀云海山景,可聽松濤鳥語,可聞草馥花香,可吃山珍野味,更可放松心情享受松林沐浴,真如處桃園仙境一般。【原標題:鄭州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