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河南省政府對于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批復,意味著黃河河南段濕地全部納入保護范圍。而目前在保護區展開的“濕地生態系統和動植物資源保護”,也被視為促進生態鄭州的建設重要工程。
濕地就像鄭州的綠色水庫
據介紹,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3個功能區: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實驗區可開展野生動植物的培育、繁殖、科普參觀和生態旅游;而核心區則嚴禁人為活動。保護區成立后,鄭州市在2006年5月批復同意建立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要職責包括實施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和各項基礎建設工程,對保護區的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保護管理,并開展資源監測、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等工作。
對黃河河南段濕地保護區的保護,將大大改善鄭州的氣候和生態。
保護區管理中心負責人王恒瑞告訴記者,由于鄭州市區周邊并無成規模森林,又無大山大川,不靠湖臨海,只有一條黃河,所以保護鄭州黃河濕地對調節鄭州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的王威告訴記者,鄭州每年春季的風沙較大,其中一個重要的風沙源就是北邙和黃河沙地,而鄭州每年的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能達到1600毫米,如果鄭州黃河濕地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不僅可以減少吹向市區的風沙,還能有效地發揮蓄水功能。“濕地就像鄭州的綠色水庫,對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別讓人為傷害破壞生態環境
“兩只、三只,一共五只。”3月23日下午,通過高倍望遠鏡看到黃河邊濕地上一片水域出現的5只白腰鷸時,管理中心的王威激動起來,手持望遠鏡悄悄地走向這群自南方歸來在此短暫停留的生靈,立求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管理中心籌建階段,除保護、宣傳外,對鳥類種群數量的觀察也是重要內容。“要定期觀察出現的鳥類種群和數量并寫出鳥情報告,鳥兒的出沒情況是濕地生態的最好反映。”
在管理中心提供的2007年鳥情報告上記者看到,鞏義觀察站區域在1月26日觀察到28只數量極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這個情況很難得,”王恒瑞說,“但是稍微不注意,這些物種都會受到人為的傷害。”
除對動物的直接傷害外,對黃河濕地的人為過度開發也給濕地保護帶來困難。人口密度大,黃河濕地上人為活動過多,開發者的急功近利都給黃河濕地帶來傷害。
幾年前,氓金黃河河務局曾投資15萬元,挖溝挑渠5公里將花園口黃河岸邊一塊濕地與農田隔開,為的就是限制人們進入黃河灘地,但秋后仍有大批農民越過溝渠到濕地上開荒,承包土地。
保護區首尾相連筑起綠色屏障
鄭州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成立,也將黃河河南段濕地全部納入了保護區范圍,王恒瑞告訴記者,此前鄭州西邊已經有包括三門峽、洛陽、焦作和濟源的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邊有開封柳園口省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成立將黃河河南段全部納入保護區范圍并將幾個保護區連接。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成立使我省境內黃河灘地面積增加到396萬畝,并成為這個黃河濕地帶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今后幾個黃河濕地保護區可以開展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幾個保護區連起來相當于在我省整個黃河濕地帶筑起了一道綠色屏障,這對于提高整個黃河河南段濕地的保護水平意義重大,有利于我省黃河濕地保護工作的開展。”王恒瑞說。(晚報記者 宋振科 游曉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