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震天、鞭炮齊鳴,雄師眨巴著眼睛,在手握繡球的引獅人的引逗下,跳上數米高的臺子和柱子,撲、跳、翻、滾、騰、躍,用驚險刺激的表演,展現著北方獅舞粗狂雄壯的風采。這是3月19日下午,鞏義市人大常委會領導閆紅濤、韓利敏帶領部分人大代表調研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工作時,在魯莊鎮小相村看到的動人一幕。
據悉,近年來,鞏義市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全市共普查收集非遺線索1576條,挖掘和整理非遺項目10個大類、376個小項,僅2012年就組織申報了第四批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10余項。截至目前,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小相獅舞1項,省級項目河洛大鼓、洛神傳說、河圖洛書傳說3項;鄭州市級項目常香玉豫劇唱腔藝術、慈云寺傳說等項目2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人,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人。
當天下午,人大代表分別對小相舞獅、小相杖頭木偶戲、河洛大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實地察看和調研。同時在大峪溝金龍礦業河洛大鼓培訓基地座談會上,人大代表針對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工作開展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