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鄭州登封市北2.5公里處嵩陽書院舊址大門外。唐天寶三年(744)二月五日立,通高約9米,碑身高3.8米,寬2.04米,厚1.05米,為嵩山第一大碑。額題“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為裴迥篆書。碑文為李林甫撰文,徐浩書丹,隸書25行,每行53字。碑陰有宋熙寧四年(1071)張琬等人和宣和七年盧漢杰等人題名。另外在碑陰和兩側還刻有歷代游人詩作。此碑還以雕刻精美而著稱。碑頂由4塊巨石分三層雕鑿、壘砌而成,兩側為麒麟,中層為兩石并砌承托龍珠的云盤,盤上遍刻勾連繚繞的云朵,最上層為頂脊,脊上雕二龍戲珠。所有雕刻均工麗精細。碑文內容為記述唐玄宗李隆基夢想長生,命道士孫太沖先后在嵩陽觀、緱山升仙太子廟為其煉丹的故事。碑文書者徐浩為當時書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