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波,男,1940年生,河南鄭州人。1967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共黨員,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袁海波教授自幼隨父學醫,熟讀中醫四大經典。在中醫臨床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藥方法、針灸推拿技術、精神飲食調養、體育運動等綜合措施,對內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風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炎、高脂血癥、單純性肥胖癥、神經衰弱、干燥綜合征等疾病具有獨到學術見解和治療方法。在繼承著名老中醫袁子震教授臨床理論與經驗的基礎上,以中醫藥防治心臟病作為研究方向,注重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核心,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主癥與兼證相結合,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和隨證施治的方法,斟酌權衡,靈活變通應用于臨床。倡導由單味藥物向復方藥物發展,由一病一方、一證一方,向系列藥物研究的方向發展。在總結治療心臟疾病的臨床實踐經驗中,提出了以補益心氣,滋養心血,溫固心陽三大治本原則;以宣痹祛濕化痰,活血化瘀通脈為兩大治標原則;以寬胸理肺、舒肝理氣、健脾和胃、通暢二便為四個輔助原則。結合病因、病機、病情,精心設計,遣藥組方,改進工藝,固定劑型,研制適合中醫證型,西醫病種相配套的治療方案與系列藥物靈活應用于心絞痛、心功能不全、低血壓綜合征、心律失養及心肌梗塞恢復期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
完成了兩個國家新藥的開發,曾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河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多項。著書2部,發表論文38篇。2007年“袁海波教授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課題,中標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心病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醫藥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河南分會常務理事,河南心病專業委員會顧問,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邀評審委員,河南省衛生系列中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等。曾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先進個人、河南省中醫藥科研優秀工作者,多次獲得“三育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