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袁海波:臨床和科研并舉是必由之路

2012/6/19 10:21:19 點擊數: 【字體: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學院袁海波教授從醫幾十年來,不僅在運用中醫藥防治內科疾病方面頗有建樹,還積極開展中醫藥防治心臟病的臨床辨證方案與系列藥物的研究,主持負責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完成了兩個國家級新藥的開發。在談到如何發展中醫藥時,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幼隨我國著名老中醫袁子震教授學醫的袁海波表示,科研是臨床的升華,兩者同等重要,以科研帶動臨床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由之路。
       
    習醫不能故步自封 
       

    問:對于一個醫學工作者來說,再學習非常重要。您平時是如何增加新知識、新方法的?
       
    答:平時我非常重視有的放矢地閱讀中醫經典。中醫經典眾多,內容豐富,醫理深奧,若要系統學習掌握,實在不易,這需要捷徑。這個捷徑就是帶著問題,急用先學;結合專業特點,有重點地學,有的放矢地學;并且要用心記憶,深悟其義,才能真正指導臨床實踐。
       
    中醫經典著作需要不斷學習重溫。學好《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熱論》、《濕熱病篇》、《溫病條辨》、《溫熱經緯》這八部經典專著,對中醫藥理論及內科雜病及傳染病等學科的臨床理論、實際技能的提高有重大意義。
       
    在多讀經典的同時,還要多思考,從而提高悟性。只有思索,才能悟出真理。實際上,正確的思維方向加上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稱為“悟”,這體現在聯系臨床,提高思辨能力上。通過“悟”可以舉一反三,開拓思路,將知識融會貫通,指導臨床施治。
        
    問:您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即從父習醫,這種師承教育會不會影響您學習新技能、新經驗?除了您父親以外,您還向其他人學習嗎?
        
    答:作為新時代的中醫,應具備精深的中醫理論基礎,掌握新的中醫技能,經常了解中醫學術發展的動態;對西醫的診療技術,結合本專業需要,要認真學習和掌握。
       
    驕傲是進步的大敵。學習的視野要放寬,要多向同道、學生和病人學習。如現在我用青娥丸治療牙體過敏癥的方法還是從民間老中醫那里學來的。該方多被用來治療腎虧腰痛、虛寒帶下,還可治失眠、遺精、早泄等證。用該方治療牙體過敏癥效果非常好,是對其療效的再發現。再如普通各季感冒,用白茅根、生姜很好,我經過臨床實踐,變通加減,發現其是治療普通感冒簡、便、廉、驗的良好單方,這是從病人那里學來的。
        
    醫學之道,淵深莫名,故步自封是最要不得的。在我學醫的歷程中,不僅留心于書刊雜志上的各地名醫醫案,還經常向身邊的前輩醫家和同仁討教切磋。尤其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我先后兩次分赴北京朝陽醫院和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兩年,師從于翁心植、王孝惠、楊鼎穎等知名心腦血管病專家,了解現代醫學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前沿和最新的科研思路、科研方法。這對于以后袁氏心復康方案中系列藥物的研究開發起到了重要的啟迪和推動作用。
       
    科研是臨床經驗的升華
       
    問:目前,有部分名老中醫只重視臨床實踐,而對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您怎樣看待臨床和科研的關系?認為科學研究是各類學科高層次發展的必由過程,是經驗的升華,是學術水平的體現。對中醫的臨床醫學來說,是臨床經驗向高層次的深化。醫學研究提高層次的標志就是科研成果。
       
    一名優秀的中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精通中醫基礎理論與專業理論;二是具有豐富的、經得起臨證再驗證的實踐經驗;三是能將臨床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能通過科學研究從臨床經驗中總結出規律。
       
    問:您是如何實踐您的理念的?
       
    答:在臨床工作中,我非常重視臨床技術的應用研究。先后主持負責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還完成了兩個國家級新藥的開發。在臨床藥物研究方面,我倡導由單味藥物向復方藥物,由一病一方、一證一方向系列藥物研究的發展方向,開展中醫藥防治心臟病的臨床辨證方案與系列藥物研究。
       
    每個新藥的研制成功,都要肯吃苦,多鉆研,付出艱辛的勞動。我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袁氏心復康方案治療缺血心臟病研究”及國家新藥“鎮心痛口服液”和“心復康膠囊”的研制,歷時26年(1974年~2000年),其中的艱辛和勞苦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比如,當時的電腦和互聯網遠不像今天這樣發達,中醫科研也還只是處在萌芽階段,科研的相關資料檢索和搜集完全依靠人工閱讀和摘抄,要做到客觀真實、一絲不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勞動的。那時,我指導全家從醫者及研究生不間斷地進行科研工作,可謂“全家齊上陣,師徒共努力”。僅積累的大量原始數據和資料就堆滿了屋子。至于在臨床經驗總結、研究思路、項目設計、劑型工藝、實驗室研究、臨床觀察與總結等方面所付出的巨大精力都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
       
    中醫科研的發展,是時代的召喚,是中醫振興的必由之路,是每一個中醫工作者神圣的職責。就我個人的看法,只要每一個中醫工作者能夠開闊視野,樹立科研意識;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臨床和科研并舉的思路,一定能夠使造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中醫藥,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原標題:臨床和科研并舉是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醫藥報 2008-9-9 作者:王華鋒 袁智宇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