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平王遷都洛邑之后,中國歷史就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諸侯國之間的相互征伐,到戰國末期,天下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而其中地處西方的秦國最為強大。數百年的戰亂雖然破壞了生產,但也促進了各國之間的交流,特別是人才之間的流動,而更重要的是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正在這時,一個男孩出生在衛國濮陽,他就是爭議頗多的秦國“仲父”——呂不韋。...
本期概述
呂不韋,戰國末期商人,后為秦國宰相。他早年往來于各國經商,往往以低價買入,再高價賣出,是當時有名的大商賈。后來,在邯鄲他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呂不韋認為他乃不可多得的“奇貨”,假如把他弄回秦國,換個位置,那真有無法計算的回報。很快,在呂不韋周密的策劃下,公子異人回國做了秦王,而他則成了秦國丞相。不久,秦王病死,贏政為秦王,奉呂不韋為“仲父”。在呂不韋當秦國丞相的十三年間,為秦國聚集了一大批各國人才,更在主少國疑的情況下,穩定了秦國局勢,同時通過戰爭與離間的方式進一步削弱了其他六國。毫無疑問,呂不韋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本期主題主要介紹呂不韋的故事和后人對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