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戲原稱公興班,又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以河南開封、濮陽為中心,大弦戲流行于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一般認為大弦戲與唐代宮廷的梨園戲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在演變發展過程中又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
滑縣大弦戲又稱“弦子戲”,或叫“老弦子”,因主奏樂器而得名。它是由“弦索”發展而來。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吸收了青陽腔、羅羅腔等和民間俗曲小令,成為當地人稱為大戲的劇種,多用于祭祀祈年,敬神娛神等場合演出。
大弦戲演出內容豐富,有封神戲、列國戲、三國戲、遼宋戲和神戲,以揚善懲惡,忠奸斗爭、殺伐征戰、除暴安良為主。代表劇目有《楊府挑將》《下南唐》《戰洛陽》等。音樂伴奏因樂器不同而分為粗曲和細曲。細曲中的錫笛為獨有樂器,宜表現抒情細膩的感情;粗曲配以四大扇、尖子號和螺號等樂器,以烘托緊張熱烈的氣氛,表現高昂激越的情緒。唱腔剛烈潑辣,高昂粗獷。因曲牌更換頻繁,音節調度較大,所以吐口用真腔,行腔則用假嗓。表演以梅花拳、大紅拳為基架,大起大落,古樸渾厚。角色行當有五生、五旦和五花面之分。花面細膩講究,富于個性。更有“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等絕活,驚險刺激,令人贊嘆。大弦戲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傳統特色,讓人感受到唐代參軍戲的風貌,唐宋大曲的神韻,元代雜劇的遺曲。它大俗大雅的表演,頗受當地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