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音yóu)里城位于湯陰縣城北4 公里107 國道東湯河與羑河之間,建于高出地面丈余的土臺上,座北朝南,南北長106 米,東西寬103 米,面積達一萬余平方米。這里是《周易》的發祥地,也是有可考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國家監獄。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羑里城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證實,遠古時期羑里城一帶就已有人類生存。自商紂王將周文王姬昌囚禁于此而文王演易后,羑里城在人們的心目中才享有經久不衰的盛譽。
周文王姬昌在羑里城被囚禁長達7 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姬昌憑著堅強的毅力,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演并排列64 卦384爻,定64 卦以乾卦為首,進行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解釋。這樣便產生了為后世所稱道的《周易》。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對周文王在囚禁羑里期間奮發有為的精神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為儒學五經之首,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元代詩人王磐在《文王廟詩》中說:“若無羑里拘,易經何由成。易經在所重,羑里哪可輕?”有力地說明了產生《周易》的羑里城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