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符救趙”的歷史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趙國。趙國的首都在邯鄲。古邢臺是趙國的屬地和陪都。
《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異母弟也。封號為‘信陵君’。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諸侯以其賢不敢加兵焉。”這則記載說明,魏公子無忌是魏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被魏王封為信陵君。他禮賢下士,德高望重,有三千食客集聚于他的門下。各諸侯國崇拜他的為人與魏國相安無事。
公元前253年,秦國發兵圍困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王懼怕秦國勢大兵強,不敢出兵。只派大將晉鄙屯兵鄴郡觀其動靜。信陵君面對鄰國危機,意欲救援,但苦無兵權。他采納食客之計,托魏王愛姬盜得調遣軍隊的虎符到鄴郡指令晉鄙出兵抗秦。晉鄙不信,要請示魏王;被信陵君門下食客朱亥用銅錘擊殺,奪得了兵權,信陵君統率十萬大軍擊敗秦軍,使趙國轉危為安。趙國國王為報答信陵君救趙之恩,將邢臺的柏鄉縣封為信陵君的封地,史稱“湯沐邑”。信陵君懼怕魏王嫉恨竊符救趙之怨,就在柏鄉住了下來。
信陵君在柏鄉住了十年。此間,秦國勢力更加強大,開始擴大地盤。秦王知道信陵君久居趙國,即興兵伐魏,圍困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信陵君應魏王之召,以社稷為重,統兵抗秦,一舉打敗秦軍。魏王與其盡釋前怨,復其兵權。自此,信陵君威震天下。秦國又派間諜到魏國挑撥離間,對魏王說:“魏公子亡在外十年,今為魏將,名聞天下,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欲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間諜對魏王說,魏公子在國外流亡十年,現在掌握兵權,位高權重,他想奪取你的王位,諸侯會幫助他奪取天下的。魏王中計,奪了信陵君的兵權。自此,信陵君謝病不朝,抑郁而死。歷代文人墨客游歷柏鄉多發懷古之幽情,緬懷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功績。因此說“竊符救趙”這一成語典故與邢臺的柏鄉縣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