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子三仁焉”。
商朝末期,紂王荒淫無度,天怒人怨,國勢日衰。
微子是紂王的異母兄長,曾多次勸諫說:“我們的祖先成湯當年何等仁愛!而你現在卻如此昏暴、朝政腐朽污濁,若要繼續下去,國家難保”。紂王不理,微子無奈,只好離去,不再為官。
箕子名胥徐。官至太師,是紂王的叔伯兄弟,其封地在箕 城(今山西省榆莊縣境內)。商時,箕子因紂王用象牙做筷子之事嘆曰:“彼為象著,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異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他多次進諫,紂王不聽。后被紂王囚禁并罰去做奴。
比干,姓子名干,帝辛(紂王)的叔父,官至少師,見紂王無道,微子去,箕子曰,為了國家利益仍冒死進諫,被紂王剖心而死。比干為民請命,不畏強暴的品德為后人所敬仰。為紀念這位浩然正氣的忠臣,在汲縣(今衛輝市)城北為其修墓建廟,常長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