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在今安陽縣境內發生了高歡與爾朱氏之間的韓陵山之戰。
高歡是渤海蓨(音tiao)人(今河北景縣人),是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很會調節鮮卑族與其他民族的矛盾,并通過掌握軍權達到控制政權。
公元531 年,高歡率兵攻鄴城,挖地道,城陷,俘相州刺史劉誕。高歡迎安定王元朗為國君,率百官入鄴城據守。元朗任命高歡為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這引起了掌管重兵的爾朱氏的不滿。爾朱氏相約共討高歡。公元532 年,爾朱天光自長安,爾朱兆自晉陽,爾朱度律自洛陽,爾朱仲遠自東郡,會兵鄴城,屯軍洹河兩岸,以20 萬大軍討伐高歡。這時高歡兵寡將少,僅有步兵3 萬,騎兵兩千,眾寡懸殊。
高歡經過慎密策劃,讓吏部尚書封隆之守鄴城,自己親率軍隊倚韓陵山布成圓陣,并將牛驢等大牲畜系在一起堵塞歸路,以示死戰。激烈的戰斗開始了,高歡自率中軍,大都督高敖曹率左軍,高岳率右軍,以山呼海嘯之勢向敵人發起猛攻。高岳以 500 騎兵做先鋒部隊,在前面猛沖猛打,后軍緊隨。高敖曹又以千余騎兵從粟園出擊,橫掃敵軍。
爾朱氏軍招架不住,丟盔棄甲,大敗而逃。在震耳欲聾的鼓聲和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中,爾朱氏軍紛紛投降。不久,爾朱度律和爾朱天光又被高歡生擒。高歡到洛陽囚禁了節閔帝,立平陽王元修為孝武帝,將爾朱度律、爾朱天光囚解至洛陽,斬于市。
高歡打敗爾朱氏聯軍之后,在韓陵山修建了定國寺(另有定國寺在鄴城一說),又在今安陽城西南28 里處修建了一座高臺以示慶祝。此臺名叫髑髏臺,又叫獨樂臺。
修建定國寺后,高歡讓御史溫子升撰寫碑文,歌頌大敗爾朱氏的戰功。溫子升才思敏捷,所撰碑文多用對偶句,氣勢雄偉,激情洋溢,讀來瑯瑯上口,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好像看到活生生的一幅戰場畫面。后來,南陳派使者出使北方,當使者走到鄴城東南面的韓陵山,讀了溫子升的碑文后,驚嘆不已,便親手抄下碑文收藏。使者回到南陳,同僚問北朝有什么杰出人物,使者回答說:“惟韓陵片石耳!”他所指的“片石”,就是刻有溫子升撰文的石碑。從此不僅溫子升的聲名更為顯揚,“韓陵片石”也成為安陽的一大名勝。高歡大敗爾朱氏聯軍,奠定了自己的統治基礎。他兒子高洋就是北齊的建立者——文宣帝。
文宣帝高洋統治殘暴,大肆誅殺異己,還動用民力擴建鄴都三臺和宮殿。北齊的殘暴統治終于導致了自己的滅亡。公元577 年,北齊被北周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