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安陽

鑒賞高仿古書畫 需從細微處見功力

2013/4/1 14:53:15 點擊數: 【字體:

鑒賞高仿古書畫 需從細微處見功力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五代 顧閎中

      
    絕大多數文物都深藏地庫難得一見,復制品給人們提供了觀摩機會

      書畫界一個廣為留傳的故事說,當復制好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面前時,院長凝視良久,最后說:“這是本院藏庫中的真跡,還用得著再看嗎?”另外有一次在大陸某著名博物館內,眾多獨具慧眼的專家,也一度未能識別出眼前宋徽宗的《瑞鶴圖》竟然是高仿的復制品。

      當下中國古代書畫高仿品的水平之高,由此可見一斑。從2011年1月初起,近800幅由高仿復制品匯集而成的《故宮珍藏歷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開始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館展出3個月。全部展品皆“運用數碼特種技術,依照原尺寸、原樣貌復制”。

      《清明上河圖》大團圓

      據展覽主辦方介紹,此次集中展出的高仿書畫作品,其原作的年代自三國至晚清(公元256年-公元1911年),跨度達1700余年。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涵蓋博物館館藏歷代書畫文物最多的高仿真藝術展。相關技術專家歷經多年踏遍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吉林博物館以及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把據信出自紫禁城的我國歷代經典書畫作品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制、保存。

      古畫在常溫下難以保存色澤,往往“出自地下,又回歸地下”——越是珍貴的畫作,越是收藏在博物館的地庫中,普通百姓幾乎沒有機會欣賞到它們的精妙。而運用數碼特種技術復原的高仿品,與原作幾乎一模一樣。

      此次的高仿展品包括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展子虔的《游春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及仇英和“清院本”兩個摹本,至于《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等名作更是數不勝數。

      主辦方稱,展覽較為全面、完善地展示了中國書畫美術史上的各種代表性藝術流派與代表性作品,體現出中華民族書畫多姿多彩、絢麗璀璨的藝術風貌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風骨。觀眾可以穿越時空阻隔,了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發展脈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中,宋、明、清三代三館藏《清明上河圖》實現了“大團圓”,《清明上河圖》有多個版本傳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記載北宋京城開封的繁華景象,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畫家仇英的作品參照了張擇端的構圖形式,但描繪的是明代蘇州生活,現藏于遼寧博物館。臺北故宮也藏有《清明上河圖》各種版本8件,其中以乾隆元年,清宮畫院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5位畫家合作完成的作品最為著名,被稱為“清院本”。三幅《清明上河圖》從未同館展出過,這次展品雖為仿真品,但仍是參觀者觀賞、學習的一次好機會。
  書畫真跡深藏地庫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盡管古代書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歷史久遠,即使放在恒溫恒濕的環境里,紙質或絹質書畫品質出現下降也是必然趨勢。出于保護真跡的需要,各博物館的文物只能輪流展出,以免受到氧化和過久的日光燈光照射,使品質衰減。另一方面,還必須對文物進行搶救性復制,以使后代子孫還能夠盡量真切地感受到文物原貌。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單國霖此前就對媒體說:“上海博物館書畫館的古代書畫陳列,半年一次輪換,每次約150件。故宮一年輪換三次,每次也是60多件。但這僅是博物館數十萬藏品中的一粟,許多文物都深藏在地庫,世人難得一見。”

      對此,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也說:“在《故宮珍藏歷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上看到的有些東西我也沒看到過,包括北京故宮的,有些書畫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后就沒有打開,不敢展出。”

    “復制在文物傳承上是非常重要的。”曹靜樓是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原故宮博物院文?萍疾恐魅。他認為,文物的保護方式有兩種,技術保護是對原件進行保護,形式保護是把原件經過復制,即使日后原件損壞,但對原件的真實記錄還在,同樣可以傳承。曹靜樓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例稱,據歷史記載,這幅作品在流傳過程中到唐代就已經沒有真跡了,現在保留最早最好的是唐摹本。“現在展出的有些非常著名的書畫本身就是復制品,而我們現在是對復制品進行再復制”。

      北京一家專事古代書畫復制的公司負責人告訴《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周刊記者,采用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當代書畫復制業,已經使復制品的畫面品質有了質的飛躍,色彩還原精準、色域寬廣、細節層次豐富,防水性、耐光性、抗氧化性強,品質至少可以保證五十年以上。實現了色彩、品質、持久的完美統一,完全達到了藝術品收藏的要求。“某些用筆濃重的作品甚至連畫作的筆觸紋路,顏料的凸起等細微之處都清晰可見。”

    “故宮品牌”成就日本二玄社

      二玄社是日本出版界一家50多年的老字號,以經營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出名。多年以前,該社的主持人渡邊隆男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后,被館藏的中國歷代書畫精品深深震撼。他希望能復制出版,然而這些書畫年代經久,色調、質感等都有一種獨特的厚重感,尋常技術難以勝任。

      二玄社與某公司合作,特制了一臺全長5米、高寬各2米、重達3噸的全自動照相機,運到博物院開始首次拍攝。底片是特制的,通常情況下,原作多大,底片就多大,以保證能夠“一比一”地還原原作的細節。印刷時將原片分解成八色乃至十二色(一般印刷為四色),制作對應各種色調的印刷原版,反復進行試印。一般一幅畫需一至兩年才能完成,最長的達16年。

      印刷材料也很特殊,是以某種西洋紙和非洲進口的原料混合,再輔之以特殊的材料使其產生柔軟的觸感。從1972年到2002年,大規模的復制才告一段落,

      二玄社為復制這批精品虧損了20年。二玄社在日本并非最著名的出版社,但在鄰邦中國的美術界卻大名鼎鼎,這幾乎全賴“故宮品牌”的號召力。 (張瑞)

      偷著畫的“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宮廷畫師顧閎中的代表作,畫的是達官貴人韓熙載夜宴的景象,此畫一說珍藏于故宮博物館,一說為張大千所收藏。

      顧閎中的這張畫,是偷看后才畫成的。這里面還有一段曲折的經歷:韓熙載原為五代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后唐同光進士。其父韓光嗣被殺,韓熙載不得已只好逃往南唐。南唐后主想用韓為中書侍郎(相當于宰相),但又不放心他,于是命畫師顧閎中夜潛其府偷窺,了解情況,繪成圖畫給他觀看。

      顧閎中回宮后,按記憶所畫成的這幅《韓熙載夜宴圖》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長卷,內分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等,場面繁復,人物眾多,且所有人物描繪都各有個性,尤其是所畫的主人公韓熙載在夜宴中流露出一片沉郁寡歡的表情,同氣氛熱烈的宴樂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反映出韓熙載當時所處的復雜的、矛盾的心情。長卷以細線單描,但在表達人物的神態及物品的細膩方面,卻非常出色。全幅畫每一個部分都以一架屏風相隔,獨成一景,構思巧妙而安排自然,這是此一歷史長卷的一大特色。在這幅畫中,主人公韓熙載一共出現了五次,歷經五種不同的場景,表現了夜宴的整個過程,這樣的布局在我國畫史中是很少見到的,可稱是獨出心裁。

      這幅歷史名畫除了繪畫藝術方面的特色外,還以眾多的衣冠穿著、杯盤燈燭、帳幔樂器、桌椅、擺設為后人對五代歷史文化、經濟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直觀的可視資料,實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驹瓨祟}:鑒賞高仿古書畫 需從細微處見功力】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世界新聞報 2011年02月24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