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志,原名趙平安,號太行居士,1946年生于河南安陽,喜書法,善四體,執著于古體鳥蟲篆書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人稱“鳥蟲篆繼承創新第一人”。
鳥蟲篆,亦稱鳥書或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是先秦篆書的變體,屬于金文里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戰國時代盛行于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的一種特殊文字。其名在許慎《說文解字敘》中還被列為“秦書八體”之一,可見亦行于秦代。
“鳥蟲篆源于周,圖騰于秦漢,到唐朝就很少見了。”趙力志先生為了佐證鳥蟲篆的魅力,查閱了各種資料,廣涉漢碑。令他欣喜的是,湖南衡山的禹碑,湯陰羑里城有一塊石碑尚有鳥蟲篆的存在。同時,他還發現對鳥蟲篆情有獨鐘的還有學者郭沫若、中國人民大學原漢語教研室主任王食三、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韓天衡等。
多年來,癡迷于鳥蟲篆的趙力志臨池不輟,把漢字融入鳥蟲狀來潑墨,取法漢魏晉唐,融漢碑的氣勢,這種嘗試肯定是艱辛的。如今的他,對鳥蟲篆的書寫創作已臻庖丁解牛般圓熟,造型雋美,筆法多樣。遠觀字中有鳥,近看鳥中有字,動靜結合,生機盎然。聶體書法開創者聶中東稱趙力志鳥蟲篆:“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觀。”
趙力志淡泊名利,愛憎分明,熱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向社會各界捐贈書法作品,推崇他喜好的鳥蟲篆字體。他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河南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豫北書畫院院長,江蘇金壇市東進書畫院特聘書法師,首屆實現中原崛起有突出貢獻新聞人物。其鳥蟲篆作品被齊白石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館、云夢山古軍校等單位及日本、新加坡國際友人收藏。部分作品被收入《海峽兩岸書畫交流邀請展作品集》、《紀念建國60周年書畫展作品集》等,曾接受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國改革報、河南日報、魅力中國雜志社、河南科技報等媒體的專訪。
鳥蟲篆是美麗的字體,是跳躍在大自然的音符。愿趙力志先生手中的筆能不朽地吟唱。【原標題:趙力志:鳥蟲篆依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