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水繞太行。 李俊生攝
紅旗渠青年洞。王彩霞攝
□本報記者張培君
話題背景
“人工天河”紅旗渠,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和“幸福渠”;其延伸出的紅旗渠精神,更是河南的一面旗幟。近日,河南林州啟動紅旗渠申遺的前期工作。
“紅旗渠符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世界遺產保護專家到紅旗渠實地考察后,得出以上結論。據了解,如果申報成功,紅旗渠將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網上,圍繞“紅旗渠申遺”,大家紛紛跟帖留言,為其加油助力。
網聚觀點
保護偉大精神的現實圖騰
@來來回回:紅旗渠,青年洞,引來“人工天河”澆灌富民之花。當年的一渠清水,不僅解決了沿線人民的生計問題,更讓紅旗渠精神名揚天下。今天,我們更有義務護好這泓清水,保存好偉大精神的現實圖騰。申遺不是最終目的,保護紅旗渠,讓更多人感受偉大精神,才是我們的目標。
大河網網友“雨點叮咚”:長城之所以偉大,被視作我們民族的象征,不僅因其綿延萬里,更因其屹立千年而不倒。紅旗渠雖然“年輕”,但保護要先行。為了讓更多百姓能去參觀瞻仰,建議申遺成功后拿出專項經費,讓紅旗渠景區免門票。別像某些景點一樣,身份“高貴了”門票價格也漲飛了。
紅旗渠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那株君子蘭:紅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黨的宗旨和優良傳統相結合的生動體現,她與時代脈搏一起跳動,契合了時代的需求。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紅旗渠精神永遠不會褪色,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激勵人們前進的“精神法寶”。
@水中石頭: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希望借助這次申遺,讓更多人了解紅旗渠精神,讓更多人學習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每個人面對困難時的有力武器,也讓這種精神幫助我們實現個人的夢想,進而實現美好的“中國夢”。
愿紅旗渠申遺早日夢圓
@太行資本:這是河南的驕傲,希望紅旗渠
早日申遺成功,讓紅旗渠精神上升為中國精神,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要倍加珍惜!
@張小茜的幸福:紅旗渠這個“人工天河”,是中國人民勤勞堅韌的最典型代表,更是我大中原河南的最真實形象!讓我們一起為紅旗渠申遺加油!
記者連線
申遺需時間和財力成本
紅旗渠申遺目前情況如何?4月18日,記者采訪了林州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局長申保伏。
“我們原定申遺范圍以紅旗渠總干渠為申報保護范圍,即從渠首到分水嶺段,全長70公里。但世界遺產保護專家組實地考察論證后,基于申報范圍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建議申報范圍不僅局限于總干渠,應充分考慮紅旗渠完整的水利系統,以及村莊農田等相關要素。”申保伏說。
提及下一步,他指出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紅旗渠文物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報批,二是做好《紅旗渠保護條例》的相關立法工作,三是編制紅旗渠申遺申報文本(中英文版)。申保伏告訴記者,初步計劃,這三項工作要在2016年底前完成。
“申遺需要時間過程,這是對紅旗渠文物本體的再保護、環境的再整治、文物展示的再提升,因此需付出時間和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申保伏對申遺程序進行說明:首先需要申遺申請逐級申報;其次是編制申報文本(中英文版)及相關法律文件;三是紅旗渠申遺項目進入國家預備名錄;然后,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考察評估后,報國務院、聯合國審批;最后由世界遺產專家實地考察評估和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截至目前,河南擁有世界文化遺產5處,分別是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大運河以及絲綢之路。而在我國48處世界遺產中,作為水利工程入選的有都江堰和大運河。
專家觀點
讓紅旗渠精神走向世界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讓紅旗渠精神得到更好傳承,有利于讓世界人民更具體地認識河南文化,認識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認識中華民族卓越的工匠技藝和與自然和諧的工匠精神。”4月18日,鄭州大學教授、知名人文學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高天星接受焦點網談記者采訪時說。
高天星認為,紅旗渠是中原兒女用心血與智慧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以山水為內容的寶貴建筑文化,是以精神為標志的時代文化,是多學科交叉重疊的山水建筑文化,是熠熠生輝在中原沃土里中國山河里優秀的水利工程。它蘊含著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也生動地體現了我國山水和中原文化的風采、風華和神采。
“紅旗渠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讓宏偉壯觀的紅旗渠得到更好保護,讓紅旗渠體現的民族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高天星指出,紅旗渠申遺若能成功,一定會讓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出彩,更神采,也讓世界各國人民與我們共享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