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農民在掐辮子。
每到麥收時節,婦女們將麥子中顏色白亮,粗細適中的麥桔預先挑選出來,輕輕摔打掉籽粒,去掉葉鞘,折掉根桿部分,放置干燥處備用。待麥收結束或閑暇時,再拿出來用清水浸泡,使其變軟就可以使用。“辮子”一般用四根起頭,留出七股,一邊四股,一邊三股,交叉編織。一盤辮子大約就是10圏左右,一圏大約2尺長。掐辮子的時候婦女一般會在腋下夾上一大把浸泡好的麥桿,胳膊上盤上幾圈辮子,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涼快地,一邊掐著辮子,一邊說著家長里短。目前。從事掐辮子的都是農村一些上了年紀的婦女,雖然掐一盤“辮子”掙不了幾個錢,但也是一種廢物利用,避免秸稈焚燒污染,還能解決家里一些油鹽醬醋的開支問題。
掐辮子是草編工藝品的最基本傳統手工藝,可以用來制作草帽、花籃、壺墊、裝飾禮品等,純手工掐的“辮子”,細致緊密、實用美觀,深受草編加工客商的歡迎。劉肖坤攝影
小小麥秸編出“長辮子” - 新華網河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