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最新入選的“世界記憶名錄”,出土于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入選。
“世界記憶名錄”又稱世界文獻遺產或世界記憶遺產,是繼“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之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啟動的一個文獻檔案保護項目。該名錄主要收錄具有世界意義的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各種介質的珍貴檔案、文件等,每兩年評選一次。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正式向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推薦了78項“世界記憶名錄”候選項目,中國提交的《甲骨文》和《近現代中國蘇州絲綢檔案》,以及中國和葡萄牙共同提交的《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年至1886年)》入選。
“以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而言,入選名錄實至名歸。”甲骨文研究學者王蘊智說。
據悉,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可使用“世界記憶名錄”標志,此標志可用于各種宣傳品,它將大大提高該文獻遺產的知名度及所在檔案館或圖書館的知名度。
甲骨文出土于安陽殷墟遺址,自1899年被發現后,近120年來先后出土10多萬片,其與敦煌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紙質寫本文書、西域漢晉簡牘、清內閣大庫明清檔案一起,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四大新發現”,影響廣泛而深遠。甲骨文屬于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刻辭與記事刻辭,也是中國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獻遺產。
此次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錄”,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旅順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單位珍藏的約9.3萬片甲骨文為申報主體。
此次名錄公布之前,中國已有10份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分別是:《傳統音樂檔案》《清代內閣秘本檔》《納西東巴古籍》《清代金榜》《清代樣式雷圖檔》《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中國西藏元代官方檔案》《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南京大屠殺檔案》。